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樊锐 来源:2024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9日 03时07分06秒 编辑:胡雅南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jpg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近日出版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为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提供了权威读本。

2424T30A.jpg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要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二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好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三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与时俱进是我国文化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在实践创造中不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实现文化进步,才能始终掌握文化领导权,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社会发展进步。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吸纳时代精华,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四是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汇聚起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大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第二个结合”,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强调,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实现了新的升华。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书写中国文化建设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立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一以贯之、持续深化。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明确要求,强调要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不懈地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这条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二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是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滋养。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革命文化,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沁入心扉,让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代代相传。四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一是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不仅仅是坚持经济、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三是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和完善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四是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五是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文明交流互鉴”,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一是以什么样的文明观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社会进步,事关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二是我们既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又要看到不同文明在共同价值追求上也有诸多相通之处。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三是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今天,我们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就必须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2023年3月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系统阐释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提出“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倡议指明了人类社会新的合作前景,对于推动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阐释了关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重大创新观点,这些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基础性、原则性内容,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在理念上的创新、价值上的引领、思路上的突破,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