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构建赋能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体制机制

作者:左宏 来源:2024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3日 10时20分56秒 编辑:胡雅南

构建赋能长沙权.jpg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关键性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当前,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要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重点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招引机制、构建科技金融支持机制,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汇聚磅礴力量。

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赋能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支撑。湖南科创基础雄厚,985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湘籍“两院”院士总数达129名、居全国前列;连续4年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47项,“两芯一生态”筑牢国家信息安全屏障。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要发挥科创基础扎实的优势,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聚焦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调整优化高校及学科专业设置,实施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发展计划,探索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推进科研资源、研究生招生指标等向省实验室倾斜集聚,健全“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投入机制,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定期发布高校成果转化指数和榜单,最大程度激发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统筹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和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发挥高能级平台引才作用,对重点人才引进培养实施“一人一策”。着力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保障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将长沙打造成为广聚青年人才的“青春之城”。

2424T15B.jpg


以加快引资引才引智机制改革赋能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禀性是吸引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长沙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教育、医疗水平处于全国的第一方阵,房价、生活成本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吸引力。经过一年多建设,长沙全球研发能级持续提升,新增研发机构866家,新增国家、省级科技人才670人,新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632名,企业研发中心集聚人才近6000人,在长外国专家增长14%。持续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精准招引全球500强、全国500强、民营500强或全球企业研发 2500强,对于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的重大研发类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抢抓央企总部外迁机遇、加大“湘商回归”“校友回湘”力度,推动研发中心以及总部型、研发型、链主型、引领型项目落户长沙。完善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深入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大力引进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和院士等顶尖人才及团队。优化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许可流程,完善配套家属签证、子女入学等服务,畅通海外人才申报专业人才职称渠道。深化科研类事业单位改革,允许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优化高层次人才编制管理和薪酬管理方式,确保高层次人才既引得进,又留得住。

以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赋能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关键环节。聚焦湖南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和“不能转”“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等瓶颈制约,长沙深入实施成果转化增效工程,一年来新增技术成交额1354.72亿元,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本地转化率51.2%。持续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更好用于全球、落地湖南。完善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合作机制,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探索建立区域性与行业性科技成果转化验证、中试等研发共享服务平台,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科技应用场景样板。大力培育技术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才,壮大国际化、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保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大胆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改革以及离岗创业、股权代持等改革,健全“团队参股”“拨投结合”制度,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健全区域创新协同机制,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创新资源密集区域建设异地创新孵化平台,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创新联动,推动技术、资金、平台和人才等资源高效配置。

以深化科技金融支持机制改革赋能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金融是配置创新资源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湖南先后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等系列科技金融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活水精准助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引导银行为6521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68.87亿元,较好破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支持机制改革,做好支持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科技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构建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政策配套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在高新区、大科城等科技创新集聚区域,合理布局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科创金融专营机构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发挥“金芙蓉”基金功能,整合做强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建立横向覆盖种子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投贷联动等科技产业全链条“科创基金矩阵”。依托湖南金融中心和湘江基金小镇,探索打造金融机构聚集的科技基金街区,形成创业投资产业规模效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信贷、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提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高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加快出台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实施细则,淡化政府基金特别是天使投资基金的收益目标,适度扩大投资容亏率,营造“敢贷愿贷、敢投愿投”氛围。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改革办副主任)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