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研究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并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成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在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路径,即结合现时代的新要求和大学生的具体实际,力图通过教师讲授、经典阅读、理论研讨、亲身实践和总结交流的教学步骤,将开放的教学思路和闭合的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持续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刻关切,进而不断促进大学生真正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教师讲授,专题教学,不断打磨教学内容
大学时期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本科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使之更好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目标。由于本课程面对的是低年级的本科生,并且主要是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本科生,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问题和法律问题,尊重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客观事实,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紧密依托教材开展专题教学,通过多种生动活波的形式把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传递给学生,进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为此,我们结合课程的具体目标,将主体内容分为理想、道德、文化、法律四个单元,设置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国人的文化精神”“青年人的道德品格”“现代人的法律观念”四个专题,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体系巧妙融入到专题讲授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学生坚定政治认同。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专题重点讲授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专题着重讲授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青年人的道德品格”和“现代人的法律观念”两个专题着重讲授道德品格和法律观念时应突出其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存在着很强的内在契合关系。
二、阅读经典,理论研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好奇心,贴近本科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内容设置,都使得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伊始时表现出比较大的热情。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推进,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以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何以透彻的思想理论和真理的强大力量说服和引导学生,这都是使学生保持理论热情的关键问题。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老师课堂讲授之外,我们充分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每个单元课堂讲授的同时,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经典著作,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并充分阅读其中的一本或几本书籍并撰写读书报告,进而使得学生对专题内容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形成较为完整而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共产主义是科学”“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弘道为德,崇德向善”“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四次理论研讨会,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读书报告并展开热烈交流,积极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以更好地实现启智润心。譬如在开展“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理论研讨会时,我们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并形成读书报告的基础上,积极分享其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以及应该如何从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中汲取奋斗力量。
三、积极实践,加强总结,推进理论入心入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践教学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教育,更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磨练。因此,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身主观世界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事实上,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整合学校及周边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挥红色学科优势,开展毛泽东故居参观、彭德怀故居参观、学校红色景点参观、影视鉴赏、拍摄制作微电影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后撰写实践报告,并围绕实践报告以小班讨论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比天高”“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红色电影沙龙”四次实践总结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热烈的实践总结,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源自于科学缜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厚植于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从而更好地把涵盖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践履结合起来,实现知行合一。
(注:本文系湘潭大学第十二批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研究”、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编号:21B0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