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激发基层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有着强大的韧性和张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基层,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可从提升文化吸引力入手,通过优质的产品供给、周到的服务体系和鲜明的地域印记,持续打通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产品要符合群众口味。在群众眼中,文化如同食物,有味才会多吃。如何创作出大众喜欢的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我们创作生产文化产品提供了根本遵循。湘潭县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面向青少年推出“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红色文化进校园’”巡讲活动,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主题“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名单;探寻隐匿于山水间的美丽村落,推出《向往的家乡》融媒产品,以“乡愁”激发大众心中的“诗与远方”,获湖南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扶持;融合文化与科技元素,推出全国红色场馆首例强AI导游产品,解锁了“历史密码”,带来了“流量密钥”。今后,我们将坚持“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多元融合,推出更多反映民众心声、深藏传统特质、洋溢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拓宽消费市场。
文化服务要让群众感到便利。让文化主动亲近群众,群众才能真正接受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为我们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路径。湘潭县把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到离群众很近的地方,把理论宣讲、文体赛事等群文活动安排在民众集中的场所,打造了“莲乡里手·里手说理”等品牌,既开了文化服务之门,也开了文化雨润之门。今后,我们将持续擦亮文化名片,丰富活动载体,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推进县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运用,推进数字博物馆、智慧场馆、智慧文旅云建设,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无穷魅力。
文化传承要凸显地方特色。特色是文化的灵魂,是区分不同文化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将文化做出特色、做成精品明确了方向。近年来,湘潭县协力推出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长篇评书《彭大将军》等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组织了彭德怀、罗亦农、周小舟生平事迹与革命精神学术研讨会和“大匠之门—重走白石艺术之路”系列活动,出版了《人文湘潭》《黎氏家风家训》等专著,推介了“探寻元帅故里·践行初心使命”等红色教育专线,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在这里得到创造性赓续传承。今后,我们将聚焦碧泉书院重建、彭德怀纪念馆思政课基地建设、白石艺术村建设等重点,打造“红色文化高地”“白石艺术圣地”“传统文化传承地”三大IP,让县域优秀文化资源在新阶段、新格局中焕发新生机;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机制和出人才出成果激励机制,将县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进而提升全县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县域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营造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软环境。
(作者系中共湘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