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跳岩·网红桥
跳岩,是湘西的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在平静的小河面上,由一排石头连起来的跳岩,像一串烧烤的土豆,铺排在溪流上,只露出石头上面像龟背的部分。人们从跳岩上经过,似蜻蜓点水,一跃一跃,转瞬间就飘了过去。只留下溪流潺潺,仍在低吟浅唱。
湘西位于武陵山脉腹地,地域辽阔,层峦叠嶂,溪沟纵横。在层层叠叠的大山中,密布着一条条沟壑。每一条沟壑里,流淌着源源不绝的溪流,书写着山是骨肉,水为血脉的传奇。山中那一条条溪流,宛如一条条蓝色的飘带,撒落在翠绿的崇山峻岭中,弯出了无数个湾,冲出了无数个滩。每一处蜿蜒曲折,每一处跌宕起伏,都是一道道绝妙的景致,展示着迷人的风姿。
湘西老百姓一般临水而居。溪流,带给他们无穷的便利,也给他们制造出许多障碍。老百姓要生活、要劳作、要出行,都要跨越溪流,而过溪流必须想方设法,要么架设桥梁,要么添置渡船,要么堆砌跳岩。其中最为简便的,就是跳岩。
所谓跳岩,就是在水流平缓而不太深的溪流中,每隔三五十厘米,即一步左右的距离,设置一处石头,将下端固定,不至于让它们被水冲走。石头的顶端露出水面,这样,溪水从石头的间隔中流走,人们则从石头上面一步一步,跳将过去,这就是跳岩。
跳岩是自古以来成本最低的过河通道。最开始的跳岩,是用溪边的原生石头砌成的,几乎不经任何修饰,让它们排成一排,一个个兀立水中,任滚滚清流,绕着石头潺潺流过。任人们踏着石头,一步一跃,跳过河去。后来,人们为了美观,也为了让溪流更畅通,请来了石匠,将一个个石头,凿成长方形,整整齐齐一块,并在上面和周边,凿上一些斜纹,为的是防滑和美观。然后,将它们竖立在溪流下面的基石中,牢牢固定下来。这样,就成为一排十分整齐的跳岩。远看,像一排琴键,过河人就在琴键上跳跃着。再后来,在一些人工修筑的堤坝上,用钢筋水泥浇灌成一个个水泥桩,做成人工跳岩,让水从坝面哗哗地流下去,人在跳岩上通行。
千百年来,湘西有溪流的地方,就有人居。有人居的地方,就有跳岩。有跳岩的地方,就有风景。大多湘西人,自幼时起,就跟着父母或同伴,走过跳岩,去走亲戚,去上学,去生产劳动,在跳岩上的一跃一跨中,长大成人。
跳岩,铭刻着湘西人儿时的记忆。跳岩,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回忆。跳岩,也铺垫着他们美好的前程。
随着现代桥梁不断兴建,有些地方的跳岩,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功能,被冷落甚至废弃,慢慢退出了乡村舞台。但跳岩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仍被很多地方利用,尤其是一些旅游景点,刻意保留或设置跳岩,以吸引游客的游玩体验。
跳岩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也可以同桥梁连接起来。近几年,凤凰的几座网红桥,就是由跳岩延伸出来的景点。可以说是跳岩的华丽转身,“转角便遇到爱”。
沱江是凤凰的母亲河,她是由龙潭河和乌巢河几条小河汇成的一条江,发源于苗山深处,蜿蜒于崇山峻岭,留下一路的欢唱,一路风景。凤凰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有一半的功劳应归于沱江。
沱江第一座网红桥是长潭岗水库下面的一座桥,位于凤凰至千工坪公路与长潭岗公路分岔处约300米的地方。这里本是一座水坝,拦截河水流入水渠以灌溉下游的农田。但这里没有桥梁,老百姓经常要过河去劳动,必须从坝上走过。坝上本来设有跳岩,但坝口比较宽,约有五六米,无法跳过。聪明的设计师在这里设计了一座拱桥,两边连接着跳岩。谁知道这一“拱”,拱出了风景,拱出了韵致。
为了美观,这桥设计为3拱,中间一个大拱,两边各一个小拱。拱桥形成一定的弧形高度,有一种曲线美。一个大拱带着两个小拱,就显出对称美。然后两边连着跳岩,随着坝基向远处延伸。那些跳岩,就像众星拱月一样,烘托着拱桥,显得重点突出,意境悠远。
拱桥是用当地石头砌成的,也没用水泥粉刷,显得本色自然。随着时间的打磨,风雨的剥蚀,桥拱两边的石头缝隙中生长了一些小草和绿色植物,小桥因此显得质朴生态,亲切自然。它很快成为网红打卡桥,很多本地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成群结队,以至于路边停车成为难题。
我去参观的时候,正遇到几对新人排着队到桥上拍摄婚纱照片。只见那些情侣们,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或坐在桥上,互相凝望,静待山河永存,岁月不老。或并排坐于桥顶,双腿垂下,做自由轻松状,享受着岁月静好,人生快乐。或撑一把红伞,互相依偎,祈求爱情甜蜜,地久天长。
江水哗哗流淌,欢快得像一首不老的歌谣,似乎在动情地为情侣们歌唱。情侣们陶醉了,依偎在这座网红桥上。这是我见过的乡村绝美的风景之一。
从这座网红桥沿江而下,到了杉木坪,又有一座堤坝,坝上也建有跳岩、桥梁。沱江到了这里,水量更大,坝高水深,水流更急。在靠近村庄的地方,建了一座小拱桥。桥为单拱结构,因为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桥两边坝基加宽,桥面也随之加宽,上面修建有桥梯,可供人们经过、站立或坐下来,歇息、观景、聆听或者拍照。这座桥是用当地江中的鹅卵石砌成的,可谓选材独特,用料精致,成了当地一道风景,当然又是一座网红桥。
沱江流经凤凰县城,桥梁就更多了。但我觉得,最妙的是下游的月桥。月桥位于凤凰有名的听涛山下,听涛山是沈从文先生的墓葬所在地。设计师在这里设计了一座“月桥”,为凤凰城平添了几多风情与浪漫。
沱江到此已经比较平缓,那水呈碧绿色,碧玉般的颜色。水量有点大,哗哗流淌。连接着两岸的,就是月桥。它两头为当地“跳岩”式设计,中间拱起,圆如月亮。桥为三拱结构,即一个大月亮伴两个小月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犹如挂在蓝天上一样,那“月亮”显得更加夺目。它两边的跳岩不是直线的,而是弧形的。一条弧形的跳岩,加上弧形的拱桥,就像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高潮迭起,给人无穷的美感,也给人增添许多想象的空间。什么叫美不胜收,魅力无穷,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真佩服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造出这般美丽而实用的景观。
从跳岩到网红桥,时间的跨度不长,在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一瞬,但这一华丽的转身,足以惊艳世人的目光。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凤凰的跳岩与桥,不仅是连接河流两岸的纽带,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审美情趣的纽带。它们,美得浸入骨髓,美得令人心醉!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