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真抓实干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领导干部做好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12月份,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些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提高真抓实干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从马克思主义形成开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就为领导干部真抓实干提供了哲学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将实践引向歧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的“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他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看,能否及时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真正做到真抓实干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真抓实干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和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都有过很多精辟的阐述。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实干,认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有了中央正确的领导,还必须有忠实执行中央指示的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问题,“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习近平同志早在福州工作期间,就积极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突出“实践第一”原则;主政浙江期间,他又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从一定程度上讲,说真话就是水平,干实事就是能力。”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仍反复强调真抓实干。他讲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凝练地表达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内涵。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和精神滋养。
真抓实干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充分证明,真抓实干是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福祉不断提高的重要法宝。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进入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关键,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精神,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指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形成了著名的延安作风,为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做好经济工作。1979年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主要讨论经济工作。邓小平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就指出:“我赞成劲可鼓不可泄。但是要强调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此后,我们党始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靠着拼劲、闯劲、干劲,靠着钉钉子精神,把中国建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奇迹。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好经济工作。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对抓落实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他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全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面对世纪疫情和世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党中央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特别是9月下旬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我国经济实现明显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024年,湖南省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真抓实干、奋勇争先,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克服二季度增速回落影响,实现回升向好,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3230.99亿元,同比增长4.8%。这些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全都是真抓实干的成果,充分证明了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靠真抓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越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越要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我们必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满意。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抓好经济工作。领导干部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要加强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切实引导广大干部真抓实干。用人导向至关重要,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关乎党风民心,决定事业兴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要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加强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选拔任用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干部,让干得好的干部真正用得好,让干部在合适的岗位上干事创业,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
树牢正确政绩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抓落实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坚决纠治摆花架子、刮“一阵风”、过度留痕等不正之风,切实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精力真正用在干实事上。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中央重大经济决策部署落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真抓实干,必须认真研究实际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取得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领导干部要改进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坚持底线思维真抓实干,敢于负责、敢于克服困难。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严格落实执纪问责,完善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进行督查验收要实,既不拖延,也不虚报,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以督查倒逼责任落实、检验工作实效。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不难发现:任何时候真抓实干了,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近了一步。进入新时代,真抓实干保证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真抓实干,也一定能够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