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打造“梦工厂”
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有助于更有效激发创新活力,更大限度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青年大学生更好成才。推动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让大学生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的思路,形成基地建设“一盘棋”、打造孵化资源“一张网”、办成个人创业“一件事”,在能力培养、项目选择、场地保障、资金支持、品牌推广、风险评估、事项办理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系统性、多元化”政务服务。
作为青年学子追逐事业理想的“梦工厂”、促进项目快速成长的“加油站”、拓展就业增长空间的“蓄水池”,创业孵化基地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专题调研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时,对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人社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的有关工作要求,高标准建设20家左右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群体在湘来湘创业提供强大支撑。
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
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效能的创业孵化基地,必须围绕创业孵化基地的职能定位展开工作。硬件建设是基础。必须能够为创业项目提供最基础、最根本的场地保障。只有通过推动创业实体的相对集中,才能有效发挥基地的集聚倍增效应。2024年,人社、教育、科技、财政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对申报创业孵化基地的场地规模等硬件设施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把申报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享受到的创业服务补助进行了大幅度提升,确保孵化基地能够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高标准的办公场地、设备器材、生活配套等必要条件。软件建设更重要。必须有效促进基地与企业、企业与项目、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积极投入硬件资源的同时,创业孵化基地应彻底转变只提供场地空间的“房东思维”,更加注重加强资源对接、行业咨询、专业指导、运营策略、市场开拓、制度建设等软件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与其他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产业园区的合作交流,建立与其他孵化基地的项目推介、输送机制,为创业项目提供持续孵化服务,切实推动创业孵化基地由物理空间运营商向价值共创联合体转型。
坚持标准服务和个性服务相结合
创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创业孵化基地全链条全流程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当前,湖南部分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模式还停留在搞培训、搞宣讲等批量化、流水线式初级服务阶段,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创业需求。全面规范标准化服务。针对创业项目的共性特点,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基地的业务指导,综合采取政策倾斜、资金补助、荣誉激励等方式,引导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开发、项目对接、项目展示等核心服务;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担保、创业指导、人才招聘等成长服务;提供工商、法务、税务、财务管理、宣传等营商环境服务;提供租金减免优惠、管理咨询、事务代理、后勤管理等保障性服务。通过基本服务“标准化”,大幅度减少创业项目初期的沟通、咨询、时间成本,为创业项目起步开局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提供个性化服务。不同创业项目在孵化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各有不同,如科技型创业项目需要“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文创类创业项目需要“IP孵化—数字转型—场景变现”的立体化创意生态。创业孵化基地要立足自身行业产业及资源背景优势,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助力其渡过初创期生存难关,进而实现创业孵化基地由基础服务输出者向产业生态构建者转型。
坚持内涵发展和联动发展相结合
截至今年2月底,湖南创业孵化基地超480家,在孵项目实体1.2万余个。虽然数量上已初具规模,但基地与基地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同质化程度较高。要明晰发展定位。从功能角度看,孵化基地可区分为“空间类”“空间+平台类”“空间+融资类”等不同功能。从行业角度看,可立足不同行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从建设主体角度看,可采取“高校+优势学科”“园区+优势产业”等不同模式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只有立足自身实际,开小口、挖深井,各级创业孵化基地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避免“空转”“内耗”现象。只有兼具不同功能、不同行业、不同模式的孵化基地,才能有效形成“梯度衔接、功能互补”的孵化生态闭环。要深化合作交流。从全省来看,创业项目所必需的技术、人才、市场等核心要素分散沉淀于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基地。由于常态化合作框架尚不够健全完善,孵化基地之间项目流转、资源调配缺乏制度保障,技术成果“锁在柜中”、人才资源“困在墙内”、市场渠道“断在链上”等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要加快打造全省创业孵化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业孵化基地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间资源共享、市场互补、技术协同,努力推动创业孵化基地由项目短期孵化者向长期价值创造者转型。
坚持政策激励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作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必须做到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两手抓、两手硬。持续加强政策支持。人社部门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倾斜,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的方式,将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为“政策洼地”“制度高地”,确保利好政策直达创业项目实体。要按照有关文件明确的“1+3”资金支持体系,落实好孵化基地培育奖补,以及基础服务补助、孵化成效补助、带动就业补助。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为创业者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孵化基地多方位赋能,为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良好氛围。不断深化市场运营。各级创业孵化基地要克服“政府依赖症”,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紧盯市场,研究市场,走入市场,运用市场,找准孵化基地和市场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孵化模式,增加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探索一条适合长期发展运营模式。要建立项目“毕业”制度,及时对各类创业项目的进展现状、前景未来进行科学评估,对已经具备综合能力的项目及时剥离,对技术落后、前景堪忧的项目及时止损,避免因资源浪费影响创业孵化基地高质量健康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