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精准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作者:宁立伟 来源:2025年第5期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1日 01时15分00秒 编辑:胡雅南


未标题-1 2.jpg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召唤,要求高校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趋势,领悟时代精神,体现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把具有时代价值、跨越时空、富有魅力的校园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引领师生与时代一同感动、一同振奋、一同律动、一同前进。

勇担时代使命,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政治站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属于意识形态工作范畴,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高校党委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使命担当,提高政治站位,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政治原则,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的主体责任,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舆论主导权,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高校主流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对校园网络建设管理,大力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防止并消除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切实做到担责于肩,守责于行;必须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方向引领和学术自由中保持张力,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辐射功能,在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中,实现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精神滋养人与智慧启迪人的目的,构筑起社会主义大学的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大任务,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个方面,夯实师生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聆听时代声音,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实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解决问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关注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出现了与高校高质量发展相协同、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与思政课建设相联动、与“三全”育人相呼应的时代新气象,呈现出向上向好的新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离党和人民的要求、离高校师生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些高校未能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学校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思路不够清晰、保障措施不够有力、成果成效不够明显,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同程度地出现随意化、碎片化、同质化、分散化的现象,校园文化活动人文精神缺失,活力不足,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育人功能弱化,对思政课的价值导向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发展精神动力不足,影响教师精气神的提振,导致一些学生思想迷失、精神焦虑、价值扭曲、道德失范、心理恐慌、行为躺平。这与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相违背的。面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网络舆情乱象丛生带来的挑战,只有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才能校准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坐标,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责任,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顺应时代需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守正创新。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动摇。创新,创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在守正的前提下,充分展示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守正与创新的有效贯通。我们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思路要宽广,清醒而坚定地站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制高点,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使命,以繁荣发展校园文化为己任,有效整合文化资源,谋定而后动;话语要新颖,坚持用鲜活而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感动人、影响人、教育人;机制要灵活,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集目标导向、资源整合、文化创新、正向激励、力量协同、规范有序、高效推进于一体的运行机制,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常抓不懈、长盛不衰;形式要多样,突出时代性、主体性、民族性、科学性,多举办体现时代特征的各种主题报告,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运用、新媒体+新场景等手段,形成空间载体延展,实践路径多样、网络传播矩阵式发展等新的发展态势,采取多元化沉浸式体验、师生互动交流、个人才艺展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促推校园文化建设走深走实。知常明变者进,守正创新者赢。展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只要我们沐浴时代阳光、把握时代脉动、体现时代气息,就能让充满活力、开放包容、创新驱动的校园文化在守浩然正气、创澎湃锐气中绽放无穷魅力,展现勃勃生机,实现繁荣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邵阳学院党委书记)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