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水悠悠
从深藏于罗霄山脉中的万洋山发端,耒水像一条绿色的玉带,穿行于郴州的桂东、汝城、资兴、苏仙、永兴和衡阳的耒阳、衡南、珠晖。或崇山峻岭,或坦荡平地,耒水不知疲倦,蜿蜒453公里,最终投入湘江怀抱。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因。数千年来,耒水不仅滋养了两岸生灵,更在历史长卷中勾勒出古城耒阳的千年文脉。在央视频“康辉说”节目中,康辉以“神农创耒耜”的故事,娓娓道出了耒阳地名的由来。而另一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山南水北谓之阳,耒阳,因处于耒水之北,故名耒阳。
耒水入境耒阳,是在风景秀丽翠竹簇拥的大河滩。据《耒阳县志》介绍,作为港埠码头,早在唐朝时期,大河滩业已建成集市,至清光绪年间,达至鼎盛。彼时,南来北往的客船和货船川流不息,纤夫号子与商贾喧声昼夜交织。当历史远去,大河滩曾经的繁华,已被时光湮没,但不甘人后的耒阳人,总能在绿水青山中,谱写出新篇章。
依托耒水两岸16万亩连绵的苍翠竹林,耒阳成功打造出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荣誉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缔造了一个适合归隐和旅游休闲的世外桃源——蔡伦竹海。大河滩,也在文旅大发展的新时代,又一次迎来了重生。
春日的周末,去大河滩走一走油光发亮的青石板路,在竹海倾听沙沙的涛声,爬观光楼吹吹和煦的春风,抑或坐在河畔的客栈,看一看烟雨中的耒水,饮一杯产自竹海深处的午时茶,尝一尝可口的糍粑、烧饼、烫皮,还有那难得吃上的美味竹荪,尘世的疲惫,被洗涤得干干净净,留给你的,将是无尽的享受。
轻舟顺流而下,两岸竹影婆娑,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历史的烟雨,从耒水上空飘落。汉初“谋圣”张良,在辅佐刘邦称帝后,急流勇退,一路寻觅而来,被宛如仙境的竹海折服,归隐于耒水河畔的“万年洞”,成就了今天的张良洞名胜。北魏郦道元,竹杖芒鞋,在耒水河畔,踏歌而行,将“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写入了《水经注》。而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号称东晋第一才子的罗含,注定是闪耀在耒水上空的星座。他乘舟沿耒水而下,赏山玩水,文思泉涌,挥笔而就《湘中记》,有人说他开创了中国山水散文之先河。
在距离古城耒阳50里的清水铺,晨光熹微,耒水对岸的青山衔着一轮红日,将柔柔的阳光洒向河面,临水村舍的粉墙黛瓦,便染上了一层温柔的釉色。沿着那条东西通透的石板路行走,透着古意的“三元堂药材”“福盛布匹店”直逼眼眸,恍惚之间,你仿佛穿越到了明清。直至看到那些古旧的房屋早已爬满青苔,你才蓦然惊醒,曾盛极一时的清水铺早已远去,而今来一趟,最适宜的,仅是怀古。
正午的阳光穿透云层,耒水以“几”字形从古城耒阳蜿蜒而过,一只水鸟在天空落下一串清脆的鸣叫,河畔的一楼一塔一书院,在阳光下闪着金属般的光芒。
始建于明洪武九年的环绣楼,又称八角亭,处于当下耒阳城最繁华地段南正街。亭顶上缀四节彩色葫芦,角檐下彩绘人物、山水、瑞兽狮、鹿、麒麟、豹等,古时建筑工艺的精巧由此可见一斑。坐落城北,兴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的凌云塔,据说由耒阳县令张应星兴建。凌云塔七级八角四门,各级南向券门均置门额,分别阴刻楷书“云梯初级”“更上一层”“禹门春渡”“明达境界”“蓬莱不远”等字样。张应星在此地建塔,旨在为邑士勉,寓意壮志凌云,故名凌云塔。而兴建于唐朝时期的杜陵书院,则与生逢乱世、仕途坎坷的一代“诗圣”杜甫,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史载公元770年,颠沛流离的杜甫,乘船到达耒阳,因耒水暴涨忍饥挨饿数日,幸得耒阳聂县令奉上酒肴招待,然终无法抵挡病痛的袭扰,数日后竟溘然长逝于耒水方田驿的舟中。感于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聂县令将杜甫葬于耒水西岸。公元907年,耒阳知县朱昂在杜甫墓旁,创办杜陵书院。千余年来,杜陵书院培养了众多仁人志士。1939年日寇南侵,杜陵书院成为湖南省政府临时驻地,为抗日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许,一座城市的魅力,与烟雨迷离的历史,有着天然的联系。任何一段历史,任何一个传说,愈往深处探究,愈发令人产生浓厚的兴趣。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之美誉的耒阳,令人称奇的,绝不只是一楼一塔一书院这么简单。耒阳,是炎帝神农创“耒”之地,是“纸圣”蔡伦诞生之地,是“诗圣”杜甫卒葬之地,亦是“游圣”徐霞客巡游之地,留下了庞统治耒、张良隐耒、张飞巡耒、韩愈咏耒等诸多历史典故。
倘若你倚于耒水河畔的石栏,看夕阳斜照清清的耒水,微风吹拂,泛起阵阵金色的波纹,想必你的心湖,定然荡漾起阵阵涟漪。耒水孕育的,不仅是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热血与担当。作为革命老区,耒阳涌现了贺恕、伍若兰、伍中豪、邝鄘、蒋啸青等一大批革命英雄,他们悲壮、英勇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在耒水奔涌北去的浪潮里,若要寻一处清幽之处,新市古镇,或许最为适宜。新市,自南北朝的陈朝起,到唐、元都曾将此地作为县治所。古衡州郡亦曾设郡于此,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这里环境幽雅,深邃的古街,两旁皆是江南风格的古建筑。晨钟暮鼓,耒水烟雾氤氲,朦胧缥缈,轻盈如纱。泊于码头的数只乌篷船,勾勒出一幅恬静的水墨江南图景。漫步新市古镇,看石桥旁的杨柳依依,听桥下的流水潺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走累了,驻足于古街一家茶水店,捧一杯清茶,慢慢啜饮,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瞬间弥漫心房。
暮色四合,耒水河面的碎金,渐次隐入浓浓的夜色,而历史的回声,伴随水波的私语,仍在游客们的心头轻轻荡漾。作为后来者,我们唯有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全力以赴,奋力前行,才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并将新的荣光,载入史册。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