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将革命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既能丰富教学内涵,又可强化育人成效,是顺势而为、革新教学的必然选择。
筑牢思想根基,达成育人共识。一是强化认知。高校应加强革命文化学习和研究,提升革命文化素养,深刻理解革命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可通过革命文化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场合,组织师生共研革命文化,深挖其内涵与精神内核,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热血情怀,让红色理念根植心间。二是端正观念。大力转变教师应试教育观念,正视革命文化在塑造学生价值观、提升综合素养层面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革命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将革命文化教育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革命文化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三是树立自信。借革命文化专题活动,引领学生溯源中华优秀文化,探知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促其由文化自知迈向文化自强,主动担起传承红色基因重任。
整合红色资源,夯实教育保障。一是挖掘资源是“先手棋”。高校可组建专业小组,深入革命老区实地勘察,查阅海量文献,广泛搜寻红色人物事迹、红色遗迹遗址等一手素材,为教学备好“弹药粮草”。二是搭建资源库是“关键步”。巧用数字化技术,对收集的红色资源分类归档、云端存储,搭建便捷查询、高效调用的资源库,师生轻点鼠标即可畅游红色知识海洋。三是强化资源整合是“增效剂”。高校间、校企间应打破壁垒、通力合作,共享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精品课程、研学项目,让高校在资源互通中提升红色教育质量。
创新教学方法,点燃学习热情。方法耦合是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活力源泉,要点在于革新教学手段,提升教育精准度与实效性。于课堂教学而言,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情景体验、合作探究等多元模式,借助VR、虚拟仿真技术逼真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穿越时空“对话”革命先辈,沉浸式体悟革命文化魅力,激发学习热情。在实践教学上,组织红色旅游、实地参观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用脚步丈量红色印记,触摸历史温度,于亲身体验中深化文化认同。同时,制作革命文化微课、慕课,以短视频、动画鲜活呈现知识要点,契合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让革命文化随指尖滑动入脑入心。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效。师资耦合是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稳固支柱,关键在于锻造一支精业务、擅教学的“师资铁军”。高校需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革命文化专题班,诚邀学界大咖讲学授课,助力教师更新知识储备、升级教学技能;精准引进革命文化专家,发挥其学术引领、经验示范作用,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专业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项表彰红色教育突出者,在科研立项、职称晋升上给予倾斜,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使其全身心深耕红色育人领域。
推进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在思想、资源、方法、师资各维度协同创新、耦合共进。唯此,方能破除融入阻碍,推动二者深度交融,不断提升学生思政素养与道德修为,更能让红色基因、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