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在2025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40多年的时间里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也为民营企业未来更快、更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一以贯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中强调的,“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一直高度关心,政策保持一致。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看,国家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步放开,民营企业也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从1981年12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再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奠定了党和国家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基调,这一提法一直延续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度强调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明确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并特别强调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明确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贯政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未来这一政策也将延续下去。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具备坚实发展基础与良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经济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都迅速提高,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各项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到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比重达到96.37%;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9.83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3.94%;资产总额46.31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11.21%,其中28家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同时,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23年民营企业1000强的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达到3.58%,高于全国研发强度0.94个百分点。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民营企业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2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中,有51家为民营企业,超过一半。
整体来看,民营经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企业数量庞大、各类人才齐聚、企业资产规模巨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经济力量。同时,当前时期,我国各项发展条件不断完善,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机遇。随着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与发展,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生产能力与水平将不断提升,从而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尽管我国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较为突出,但是从个体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环境的不断优化,将有利于民营企业整体科技水平与生产能力的提升,如通过一些通用型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赋能,将逐步提升其生产力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将推动最终消费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主要是基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它将在两方面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提高消费支出额度,在宏观上便表现为市场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这将对民营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拉动效应;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推高消费的层级,对新产品、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将持续扩大。这在客观上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及新企业的扩大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例如,在教育科技领域,相应的改革措施的推进,将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突出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如从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调查情况看,有39个职业与生产制造有关,37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其中技术工人短缺最为突出。据统计,我国技术工人缺口高达2000万人左右,其中民营企业受到的制约与影响最大。同时,随着科技链与产业链融合不断深化,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掌握前沿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也对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我国教育科技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将不断提升,更加切合企业需求,这将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随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将进一步协调,市场环境将更加公平、更有活力,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民营企业将面临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公平放开等改革所带来的新机遇。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持续完善,特别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推出,将以法律法规形式对民营企业各项合法权利予以保护,从而强化民营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预期,增进企业发展的动力。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局部的而非整体的、暂时的而非长期的、可以克服的而非无解的。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其作为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
坚决落实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政策。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随着生产要素概念的扩展,特别是与数字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数据要素,其公平使用权利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以数据要素为例,作为支撑若干未来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关键要素,如果在使用权上被排斥,则意味着企业将无法获得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时代红利,在竞争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公平竞争的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面临着诸多不利的环境条件,例如在产业政策领域,受到重点扶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行政性垄断权利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显著不利的地位。这不仅有损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竞争环境,还加大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对受到扶持的领先企业实现超越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公平参与竞争的相关政策便十分重要。
积极落实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的政策。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获取发展的重要机会,但是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对民营企业采取了歧视性甚至排斥性措施,这严重限制了民营经济发展。虽然部分非竞争性领域适宜对所有企业开放,但是有一些竞争性领域完全可以对民营经济开放。当前,落实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的政策,重点有两个:一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和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增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组织能力,并深化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广度和深度,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长效机制,可以使民营企业参与这些项目的机制长期化、固定化,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
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是很长时间以来制约民营企业获取资金进而对其发展形成制约的重要问题。从问题的成因看,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复杂,必须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为基础,不断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性原因,进行系统化、有次序、大力度的改革,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整治“四乱”,创造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的局部环境。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是当前部分地方出现的不良现象,特别是部分地区出现的“远洋执法”、获利性执法等乱象,对构建良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形成了显著负面影响。对此,必须集中整治,在区分是依法执法和不合理执法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利益,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好基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只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民营企业就能克服当前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