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强化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
————基于湖南8县市30个村的调查思考

作者:邓享棋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2日 04时40分48秒 编辑:redcloud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前不久,我先后深入双峰、新邵、浏阳、花垣、保靖、平江、株洲、醴陵等8县市30个村,广泛听取农业专家、基层干部、农民企业家和贫困人员对如何推进产业脱贫的意见建议,有了一些思考。

 

当前产业扶贫涌现的新模式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四种。

 

  从品种入手的“一产到一三产融合”模式。主要是确定好产业新品种,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业,通过将林下养殖与休闲农业发展融合,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其以省级贫困村——浏阳市淳口镇炉烟村最为典型。2016年1月,驻村对口扶贫工作队与乡村干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养殖新品种——“中国黑宝”五黑鸡,确定“培育产业带头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开辟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该村充分利用山林资源丰富,林地空间大,阳光充足,林下丰富的草籽、昆虫、溪水等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培育支持产业带头人发展产业,领办农民合作社,带领90多户贫困户,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生态林下养殖项目——散养五黑鸡,不到一年时间,养鸡场的养殖规模达到1万只,成活率在92%以上。壮大产业专业合作社。五黑鸡养殖合作社与长沙多家餐饮企业、电商平台达成定向产销合作协议,第一批3000只五黑鸡全部销售出去,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休闲农业。为增加产业发展后劲,该村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省会后花园交通区位优势,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休闲农业,合作打造集产业、休养、培训、民宿、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云深静野国际庄园”,做足山水和乡村文化大文章。目前庄园正着手打造湖南最大的森林露营基地,并规划筹建可接待3000人左右的培训中心、特色民宿群、乡村文化驿站、农家餐饮、基础配套设施,预计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带动贫困户年增收2000多元。

 

  以品质为本的“做精一产的精细农业”模式。主要是将第一产业农业做精做细,探索出将农产品就近就地销售的“消费扶贫”模式,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生产与订单销售良性互动,其以醴陵市“稻田+”创新创业联盟最为典型。第一步,做好定位,将产品品质放在首位。醴陵市“稻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市牵头成立醴陵市“稻田+”创新创业联盟,以“联盟+公司+贫困户”形式,以质量为导向,带动贫困户开展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的“稻田+”种养结合的精细农业生产。第二步,设计模式,探路消费扶贫。一种方式是,将贫困户安排到东富镇“稻田+蛙”产业园进行“稻田+蛙”的种养殖,每户从“稻田+蛙”产业园划出3-5亩园地进行种养植,由“稻田+”联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另一种方式是,将贫困户安排到“稻田+蛙”各联盟户进行劳动力输出务工,包括“稻田+蛙”“稻田+虾”“稻田+鸭”等劳务活动中,务工者劳务收入约6000-8000元。为保证产品销路,探索出消费扶贫模式,每一户帮扶对象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就地就近供应市场。第三步,激活机制,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生产与订单销售良性互动。该公司2018年计划带动产业扶贫对象184户,与每户签订产业扶贫协议书,建立扶贫台账,开展“稻田+产业”脱贫攻坚,实现良性的订单农业发展。

 

 

  重品牌打造的“一二三产同步推进”模式。主要是依托山水田园和人文资源,依托传统优势产业,依托科技支撑,借助实力资本运作,探索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主导方式,带动贫困地区以打造农业品牌为核心,实现种养殖业、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同步发展,其以平江县加义镇杨林街村最为典型。“三个依托”,紧扣地方主导产业。杨林街村是平江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该村依托山水田园和历史人文资源,大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扶贫,引进平江欢乐果世界农场项目,激活农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做大当地农业品牌,助力农民增收。2012年开始建设以特色水果种植、山地生态散养、特色农产品加工、亲子主题活动和研学旅行结合、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田园综合体。依托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精心选择砂梨、鲜桃、南方小樱桃等适生优品,建成了2130亩的特色水果产业园。依托平江传统酱干产业优势,发展中国地标产品平江酱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三产同步”,发展特色产业园帮扶贫困户。以特色水果产业园和酱干精深加工为基础,配套建设了山顶童话木屋、乡村玩乐童营、农耕体验馆和自然教育学堂等多个研学旅行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客流。该项目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模式,“一产”采取两种果业发展支持模式:第一种是面向有条件、有意向发展果业的贫困村,提供建设特色水果园整体方案,从品种选择、规划整地、栽培技术到果品销售,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第二种是面向以家庭经营方式种植水果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果品销售支持。通过土地租赁流转,收集3000余亩土地连片经营,帮扶贫困户41户共152人,为贫困户每年增收10万余元。“产业联动”,助力脱贫增收。“二产三产”需要大量务工人员,每年直接解决农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贫困户就业1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人。农副产品酱干加工业带动效益明显,每年产量18万公斤,每年产值600万元。每年消耗大豆24万公斤,向农户保底收购价为3.5元每斤,高于市场价格20%,预计2018年将使贫困农户增加收益20万元以上,研学和旅游所带动的产值2018年预计超过100万元。该项目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同步推进,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也增加了收入来源,被湖南省人社厅和财政厅评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

 

  做特色文章的“高效立体农业”模式。以特色为亮点,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实行高效立体化农业生产,其以浏阳市狮岩村临英富硒生态莲有限公司最为典型。突出特色产业。打造立体化、多元化农业项目“千亩荷田”,总面积1200亩,带动贫困户开展生态套养。在一排田埂上种豆角,在下一排田埂上种丝瓜,既打造藤栽景色,又可充分提高农用地利用率;中间稻田里种莲藕,半个月后放鸭苗,福寿螺是莲藕的天敌,鸭子可以吃掉福寿螺。据了解,所种植的湘莲,是“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改良研究所培育出的湘莲新品种,亩产莲子可达185公斤。建立“产学研”综合体。基地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综合体,创造出荷田套养甲鱼、草鱼、鲫鱼,水面混养水鸭、洋鸭等综合利用荷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得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目前已为120名贫困妇女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就业培训,培训近200名贫困户并安排到基地务工,从事割莲蓬、剥莲子、抽莲芯、成品分拣及收晒包装等工作,月发放工资30万元以上,贫困户月增收2000元以上。

 

几点启示

 

  选优配强基层领导力量是实现产业脱贫的组织保障。调研时发现,凡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得力的贫困村,产业发展就兴旺,反之,产业发展就滞后。因此,要打赢产业脱贫攻坚战,选好一批有责任心有思路有行动的基层干部是关键。一是创新基层干部配备方式、创新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选好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村党支部书记,配好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大农业类大学生、研究生选调力度,将其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同时将“不作为”“被下乡”的基层干部清退出去。二是增强能人和乡贤参与产业扶贫的热情,发挥好多方面作用。以村集体为中心,让村成为一个经营主体,做好全村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划分好产业发展、基础配套、休闲活动等各个功能区。先富村再富民,做好大产业,带好小产业,让各家各户有产业。

 

  调动产业脱贫主体积极性是实现产业脱贫的重要前提。贫困村产业脱贫的主体是农民和农业经营者,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就失去了主体基础。一是制订相应的扶持适度规模发展政策,真心帮扶适度规模且有一定基础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好产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二是找准千千万万小农户需求,结合县情、农情实际,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在粮食主产区鼓励引导土地自由流转形成大农户,发挥适度规模优势;而在偏远的粮食非主产区,保持小农户基本模式不变以维持生计,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大对带头人的正面宣传推介,形成致富光荣、争先脱贫的氛围,为乡村产业振兴打牢基础。

 

  优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是实现产业脱贫的重要保障。大部分贫困村分布在边远地带,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明显缺乏优势,只能通过政策的引导,吸引人才和科技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才能实现后发赶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好坏,对贫困村实现产业脱贫至关重要。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好产业发展方向关。尊重自然规律,坚守环保理念,坚守可持续发展思维,帮助村集体选择好与本地资源禀赋相匹配、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的产业。二是重点培育和发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把好人才关。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扶持力度,把好科技强农关。实现农业与科技结合,农机与农艺融合,整合农业科技要素,出台农业科技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四是加大对扶贫项目的监管,把好政策关。及时调整不科学的项目,充分调动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支持发展“三品一特”是实现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买卖是短期行为,品牌是长期价值。引进新品种,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培育特色,用现代商业模式和理念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做大做强,是必须遵循的经济发展规律。一是用创意思维发展“三品一特”。最好的创意策划就是将“稻草”变“金条”。摒弃陈旧的单一的就农业而农业的传统思维,跳出农业看农业,善于“借球打球”“借鸡生蛋”“借力聚力”,善于“捕捉机遇”“盘活资源”,用最优的模式,用好用活农村土地、山水、文化、生态资源,发现特色、经营特色。二是用整合思维发展“三品一特”。从政策、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的角度,多元化多渠道整合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资源,合力打造品牌。三是用媒体思维发展“三品一特”。地方政府、宣传部门以及主流媒体要做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宣传引导工作,引导市民和广大消费者消费绿色农副产品,引导消费者主动为“绿色”买单,通过买方市场需求升级,倒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增强质量意识,以质量为导向,生产绿色生态产品,创建更多农业新品牌新名片,为产业发展增加持久活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脱贫的必由之路。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升,促使农业自发地走向适度规模经营。而原有的大量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会被迫退出去从事非农行业,致使二、三产业的发展无法提供足够合适的就业岗位去容纳由第一产业转移过来的劳动力,造成大量失业。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是在支持产业扶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应同步推进或后续跟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二是要强化对产业融合与协调发展的扶持,尽快出台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三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激活农村优势要素资源,在产业融合中逐步引导贫困户由单一种养业向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实现由单一的卖产品到卖文化、卖品牌和卖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样既能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返乡出现的就业问题,又能增加农村发展活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