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下)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 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仰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
● 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广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生动局面
先进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下)
先进文化的五个类型
先进文化作为精神财富,从它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可分为五个类型。即:思想文化、知识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和审美文化。虽然我们平常也会造出许多新词如企业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甚至烟文化、酒文化等等,它们其实都是这些载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知识、制度、道德和审美等精神意识的东西。
1.思想文化,包括哲学及各种对事物抽象之后的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即思维规律的积累,是世界观、方法论
思想文化解决的问题是人怎样认识世界。大至世界观、人生观,小至分析、归纳等具体方法。无论是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还是外国的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都有自己的一个思维体系。就是对具体的人或事,也有许多专谈思想的书,如上世纪影响颇大的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是谈做人的方法。一个叫贝弗里奇的德国人写过一本《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专门探讨科学研究方法的,也很有名。思想文化是不分种族国界的,正像我们承认亚里士多德、马克思而外国又有孔子研究、毛泽东研究。只要是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方法就放之四海而皆准。
先进的思想文化是以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核心的。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实践都已证明辩证唯物论、唯物史观是认识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2.知识文化包括各种百科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积累,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及历史、文学、美学等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知识文化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人类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从最早的蒙昧无知,迷信盲目,到逐步一点一点地解开自然之谜,从发现蒸汽掀动茶壶盖到制造蒸汽机,从发现苹果落地到制造航天飞机,从创造文字到积累自身的历史。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永远没有穷尽,多获得一点知识,就多一份自由,多一份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驾驭权。知识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互相传播,共同继承,造福人类。
各种学科最新的前沿知识构成先进的知识文化。
3.制度文化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政治活动的规则积累
人类最先是与自然斗争,为求生存发展,必须组织成一个社会。这个社会一旦组成,就有了矛盾、有了阶级、有了斗争,就需要规范大大小小的秩序,要有一定的法则和制度。人们在组织社会生活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体育、教育等各种活动,最终都结晶成制度方面成果,是一种制度文明,主要解决社会这架大机器怎么运行。制度文化的最高层是政治制度,就是政治文化。包括宪法、法律和各种大大小小的强制性规定。与思想文化、知识文化不同,制度文化受意识形态、历史背景、地域与人群差别影响较大,要因地制宜。可以互相借鉴,但不可能轻易照搬。
在现阶段民主法制的原则代表制度文化中的先进文化。
4.道德文化规范个人的行为准则,包括人和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
道德文化是自觉的、约定俗成的、无形的,而制度文化是有形的、强制性的。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外国人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后面紧跟着一个中国人。老外感到很不自在,说请您退到黄线以外。中国人说,不用,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老外说,我们西方人是讲制度的。这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异。道德的眼睛是活的软的,那条代表制度的黄线是硬的死的。
道德文化因时代、民族、地域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内容和形态,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就是在所有道德标准中怎样处理“私”字成了一个核心。无论是封建道德的忠、义,还是一般伦理中的孝、悌,还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都有一个怎么处理“小我”,把私摆到什么位置的问题,凡高尚的道德都含有牺牲精神,不以私害公,不以己害人。无论是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变法图强、民主革命的谭嗣同、秋瑾、林觉民,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烈士,包括周恩来这样的让人敬仰的伟人,他们在道德问题上都是首先做到了无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偶尔会碰到一些大干部争小私小利,顿然就威信全无。在个人道德上,私字的大小与道德品行的高低成反比。无私,不是一点私情、私利也没有,而是控制在不妨碍别人的程度内。先进的道德文化的核心是利人利己和谐。马克思所理想的未来社会的道德标准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5.审美文化是人与外部世界的一种感知关系,是人类对美感的追求
原始人打猎捕鱼时就懂得用兽骨彩石装饰自己,现存史前岩画证明,人类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活动史与以生存为目的的自然斗争史、阶级斗争史是同步的。这种长期体验、积累、发展的过程就产生了艺术和审美理论。无论是对大自然的山水花鸟、风雨雷电还是对书、画、诗、词、音乐、舞蹈,人们总是在寻找美,研究和创造美。见美就愉悦,就舒服;见丑就厌恶,就躲避。就像人们要吃饭穿衣一样,审美也是一种要求。这样长期的积累就形成审美文化,它包括一切艺术门类及理论。先进的审美文化,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美感,满足人更高一层的精神要求。它不像制度文化规范人能怎样做,不能怎么做;也不像知识文化告诉人是对或错,它只告诉人美与丑,让人愉悦,让人心里舒服而不难受。艺术是真实的,审美来不得虚伪。一个政客他可以嘴上这样说,心里那样想。但一个音乐家他不会饱含愉快的心情去写一部哀乐。所以审美修养是一种真诚宁静的修养。审美文化还有一个特殊的间接的作用,让社会和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同阶层、地域、民族的人在审美上能找到相通点。美,无论是自然美、艺术美对人类有共性,有广谱性。这就是为什么音乐、绘画等艺术可全球共享,为什么好山水可供旅游。月色一样让人沉静,朝阳一样让人兴奋。
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先进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先进文化对生产力的推动又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新科学技术即新知识文化的出现,强化生产力;二是新的思想文化的出现,即新思想、新理论,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我们考查历史上某一著名的文化形态或现象,就会发现,先进文化总是直接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解放和进步。古希腊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所产生的还不成熟的宇宙观开启了世人对大自然的启蒙式的认识,许多原理的发现,如毕达哥拉斯定理、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一大批新科学技术都直接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希腊文化还影响了后来的阿拉伯文化及罗马文化的发展,在更大范围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在经过漫长的停顿的中世纪后,发生的一场科学和生产力的复兴。这时期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等一批把旧宇宙学说颠倒过来的科学家,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加速发展。马克思学说更是第一次透彻地说清了劳动本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获得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邓小平理论是在新条件下再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生产力的大解放。别的不说,只就他对社会主义的新理解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关于必须对外开放的论述,就直接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大发展。马克思说,手工磨代表封建主经济,蒸汽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每一次新科学、新技术的出现都大大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铁器、蒸汽机、电、铁路等的使用,每一次都把旧世界推得稀里哗啦,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平台。
具体到某一个文化门类对发展生产所作的贡献更是举不胜举。比如我国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塑料业,80年代出现的家用电器,90年代推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等等。李四光1952年出版的《中国地质学》中提出“构造体系”理论,此书印刷2000册,被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全部买下,发给地质队员,导致后来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发现,改变了我国石油事业史。
反过来,如果某种文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它决不可能是先进文化。明代后期实行“海禁”,拒绝通商,拒绝外来先进文化,造成本来曾拥有先进文化的中华古国的迅速衰落。建国以来,我们曾有两次特殊的“文化高潮”。一次是1958大跃进的文化狂热。人人是诗人,县县办大学,甚至村里也办大学。似乎文化高峰可以一夜长成,文化可以推动地球倒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是当时著名的口号和诗篇。结果这种文化并没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造成一种空前的大破坏。第二次是名为“文化”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一次不要积累,只要批判,否定一切的革命,剩下的就是文化虚无和新的迷信教条,造成了中华民族整整十年间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的大倒退。
2.推动人的思想解放、造就新人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反过来又改造着人。常有这样的例子,一本书改变了国情或影响了一代人。美国人曾编了一本小册子《影响世界历史的十二本书》,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斯佗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激起了人民对美国黑奴制度的痛恨,导致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大大加快了美国文明的步伐。林肯总统高度评价说,一个小妇人的书,引发了一场大战争。反面的包括希特勒《我的奋斗》。这每一本书都大大影响了历史进程。我国文学书籍中如五六十年代的《红岩》、《青春之歌》就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旧文化的母体里总会孕育脱胎出新文化,使历史为之一振,精神为之一新。而先进文化对社会的推动,又表现在它首先唤起和改造了一代新人。“五四”运动是一场新文化运动,它全面检讨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弊病,引进科学、民主。它对社会的影响不是首先即刻反映在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生产力的发展,而是人的观念上的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要求与理解都焕然一新。有了新文化所改造和促生的一代新人,才有了自“五四”以后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蔡元培所领导的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中坚。美国学者杜威有这样的评价:“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包括后来领导中国革命半个多世纪的毛泽东、周恩来这一代领袖人物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陶冶出来的。
中国人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是1978年后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这也是一次新文化浪潮,是1978年5月首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这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就像林肯评价斯佗夫人的书一样,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篇文章引起一场思想革命,一次思想解放。它首先从哲学上突破,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逐渐波及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传统观念进行了一次大清洗。那些被冲击破除的传统观念既包括“五四”以来,甚至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荡涤干净的封建残余,也包括我们接受马列主义,在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教条和迷信。
3.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化是有一定的稳定性的。某种先进文化一旦被确立在社会上的领导地位,它就成了这个社会的框架、土壤、空气、粘合剂和行为标准。因此,先进文化除有批判、解放作用,还有稳定社会的作用。比如,全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全体所接受的制度、道德标准,为全社会所共同承认的起审美、教育作用的文化艺术等,对社会稳定都有积极作用。一个社会的进步,不能总是批判、斗争,还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期才能健康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求相应的和谐文化,而不是斗争文化。其实在老祖宗马恩的书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和谐社会,马恩只是把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当作实现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过程,一个小阶段。长期以来我们搞实用主义埋没歪曲了他们的思想,这几年对马克思主义再研究,过去被忽略的马克思从人本出发的思想重新引起关注。1874年恩格斯逝世前一年,有记者问: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与马克思的学说,他想了一会儿说,还是《共产党宣言》里的那句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现在这种思想重放光辉,人的价值得到重新确认,在朝着每个人都有自由的目标下共建和谐社会。
几点结论
通过对先进文化的分类剖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结论之一:文化是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精神方面财富的总和。有的人可能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比如知识文化丰富,是某种专家;有的人从事政治、法律研究,熟悉制度文化;有的人知识文化可能欠缺一些,但仍不影响他品德高尚,像雷锋。有的人知识文化水平高道德修养却较差,像大文化人周作人却当了汉奸的。当年希特勒因为爱因斯坦不效忠于他,就拼凑了一个“反爱因斯坦联盟”。联盟成员都是科学家,知识文化都很高。还有的人知识审美文化高,政治制度文化差,如只会诗词书画,不会治理国家的宋徽宗、李后主等。
结论之二:文化因地域的、历史的原因形成差异,并各有短长,我们不能简单肯定也不能简单否定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大。对西方文化,不要轻易扣帽子;对自己的文化不要乱贴标签。比如我们不能一概说“西方腐朽文化”,而要具体区分是哪一部分文化,是制度还是思想腐朽。事实上在知识文化、管理科学(属制度文化)方面,西方是比我们先进的。我们也不能盲目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最先进,应明白哪一部分先进,哪一部分还有差距。
一般来讲不同背景的人对知识文化的认同度差异较小,而对审美、道德、制度文化认同度较大。楚王好细腰,唐朝就以胖为美。西方道德张扬个性,中国传统以和为上。世界各国有议会、有王室、有代表大会,甚至还有酋长、长老会等各种政治制度。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有选择地学习外来文化。有的要大胆吸收,比如先进的知识文化,有的就要斟酌取舍,如制度、道德方面的文化,甚至要警惕有害文化入侵。
结论之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省、一县、一个企业一定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才可能接受先进文化。在一定范围内,总有一部分地方或人代表最先进的。要敢于承认差异性,虚心学习,自己才能变为先进。先进与非先进是变化的,没有永远的落后与先进,只有不停地创新。
结论之四: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曾经起过先进作用现在仍然是先进,如爱国主义、唯物论等;第二种是曾起过先进作用,现已不先进,如一部分知识文化;第三种现已完全落后并被淘汰,如计划经济、人民公社等体制。一般来讲,思想文化、审美文化稳定成分多一些,知识文化就更新快一些。对传统文化,切不可抱残守缺,以“多”、“老”为自豪,要立足创新,追赶先进。
结论之五: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教育,要以知识文化为主,但不可忽略其他四种,特别是道德文化的教育。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