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 岳阳楼记
●语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和谐
“和谐三个阶段,一个天人、一个人人,一个个人,天人好讲,人人也好讲,就是社会和谐,个人怎么讲呢?就是我相信人、人类都是向前进步的,向着真、善、美发展,这是总的规律,懂得规律的话就有了个人和谐了。怎么讲呢?这个规律,你一行,一举一动应该按照这个规律走,不能违反这个规律,违反了就是不可以,顺着规律走就是和谐,规律就是人的趋向,向真、善、美发展。”
★如果我有优点,我只讲勤奋
“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范老有两句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今天我跟年轻人讲, 我说今天这样子,下海出国我不反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是问题是,我们世界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传下去,还是靠几个人甘心坐冷板凳的,赶热潮那人多得很,坐冷板凳的人就少得很。”
★工作是我的第一需要
“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我的生活习惯就是不停地工作,习惯。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一个‘真’字示人
“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赏析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城西,下瞰洞庭,遥对君山,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气势雄伟,景色壮美,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与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始建于唐朝开元初年,北宋滕子京为巴陵郡守时主持重修,并函请范仲淹作记。于是,范仲淹写了这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宝元三年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庆历三年任参加政事,提出“十事疏”,为保守派反对,出任陕西四路宣扶使,卒谥文正。工于诗词散文,所作富于政治内容,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后人对范仲淹有极高的评价,如南宋时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宋大事记讲义》卷十)朱熹也盛赞范仲淹:“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范仲淹在庆历三年(1043年)升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领导了著名的庆历变法。他的政治改革触犯了大官僚的利益,庆历五年被迫离开朝廷,到邓州去做地方官。《岳阳楼记》写于其罢相的第二年。滕子京也是主张革新的人物,被贬到岳阳后,励精图治,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他心中却有万端感慨。因此,范仲淹借做这篇文章的机会,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思想志向,另一方面与友人共勉。
范仲淹曾说当时多数做官的人,“衰老者为子孙之计,则志在苞苴(送礼),动皆徇己;少壮者耻州县之职,则政多苟且,举必近名”(“近名”近于现在所说的“形象工程”)。滕子京当不在此列,其谪守巴陵郡的第二年即可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必是扎扎实实做官,勤勤恳恳为民,方有此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颇有点和谐社会的样子。文章开头就点明了背景,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接下来,文章描绘了一幅“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常景,与岳阳楼两幅变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阴惨之象”与“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阳和之景”,通过两种变景来否定和批判两种“悲喜观”,即“感极而悲”和“其喜洋洋”两种览物之情。范仲淹认为政者当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态,“宠辱不惊”:在官“梯”上跋涉,总免不了面对“进、退、留、转”的考验,因此,必须保持一种“平常心态”,才能直面“升、降、去、留”。“平常心态”,就是对名利地位看得淡一些,对于“升、降、去、留”顺其自然,这是为政的一种超脱。一个有高深修养的人,必然“心态平常”,胸襟博大,气定神闲,荣辱不惊,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黄叶飘飘、雨打风吹,晴也罢,雨也罢,在他们眼里都是人生的风景。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为艺术珍品,千百年来让读者如饮甘泉,甜美无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文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大概世间总是“忧”与“乐”交织着,自古以来,为天下事先忧后乐的不乏其人:战国的屈子,为楚国振兴,“虽九死而犹不悔”,最终忧死于汨罗江;宋朝的岳飞,“三尺龙泉走天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驰骋沙场,屡建奇功,忧国忧民,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的国难而忧,镇守虎门,誓死禁烟。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千古传颂。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存有两种对立的文化传统。一种是阿谀的传统,一种是忧患的传统。虽然都产生于专制主义时代,但出发点并不相同。前者从个人得失着眼,不计天下的利害,人们称之为“佞”;后者从天下利害着眼,不计个人得失,人们称之为“忠”。在传统的观念中,忠佞二道的消长,决定着国家盛衰兴亡。这种把国家盛衰归于臣民道德的思想虽然未见得完备,但它确实传递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成于忧患,败于安乐。
范仲淹在作品中展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这既是“左仁人之心”,也是作者理性思考的结果。这种处世以恒的人生态度,既能给成功者以规箴,又能给失利者以慰勉,还包涵了宽容和大度的美德。其崇高内涵能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美化心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
《岳阳楼记》通过对岳阳楼一带气象万千的湖山胜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襟怀,表达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作者这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对当时及后世的一切有志之士,都具有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文中蕴含着和谐之美。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也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范氏表达的这种政治理想,不仅是封建士大夫立身的规范,而且超越时代,也是现代为政者理应追求的,更是创建和谐社会对人民公仆提出的要求。因此,这篇记文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合而为一,一如一把火炬,点亮着现代亿万人心中的希冀,成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的一种精神借鉴。
(导读 周南中学蒋春华)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