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贤:为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党代会后,省委、省政府便着手调研部署教育强省工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为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建设教育强省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础。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强省既是富民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快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础。建设教育强省是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教育历史悠久。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同根同源,共兴共荣。受湖湘文化熏陶,湖南人以聪明、会读书、重教育闻名于世。湖南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代表人物。比如南宋时期的周敦颐、张等,清代的曾国藩、左宗棠等,维新变法时期的谭嗣同、唐才常等,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蔡锷等,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了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等一批领袖人物。不同历史时期人才群体的涌现,得益于湖南民间素有兴学重教的深厚传统,也得益于湖南教育素有关注国运、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兴事业必先兴人才,兴人才必先兴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既是新时期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湖南教育传统的拓展和提升。建设教育强省是实现科学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落实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归根结底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湖南要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教育和创新是重要支撑。加快教育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必由之路。建设教育强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教育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关连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高度,加快教育发展,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湖南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也面临良好的机遇。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基础教育优势比较明显,职业教育有一定特色,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我们要立足现实基础,抓住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着力点。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加速时期,对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大、层次要求高。建设教育强省,要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着力点,加速形成人力资源新优势,加快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一是要把义务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工程。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完成率,扩大受教育人口规模,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发展,保障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合格的学校,保障每一个家庭的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二是要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突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要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及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三是要把培养高层拔尖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大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要有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作为领军人物。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的办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湖南的创新能力。要在继续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大学成为培养和集聚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在培养方式、管理制度及学校评价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为培养造就拔尖人才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及学科领域顶尖的学术大师,加快拔尖人才培养。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强化大学生的科研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四是要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支撑。现代社会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成员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终身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升级。要以学校教育系统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整合社会学习资源,形成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平台,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要广泛引导全社会开展读书活动,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全民阅读率,努力使湖南成为会出书、会读书的“书香湖南”。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要研究具体措施,实施省属高校师范本科生免费教育,加大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力度,加快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状况。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与激励广大教师爱护学生、爱岗敬业,争做学生爱戴、群众信任的优秀教师。要努力培养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要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高校学术梯队的建设。要采取政策支持,精心培养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积极引进聘用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要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教育管理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担任学校主要负责人,鼓励引导学校校长争当管理行家、教育专家。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师的冷暖挂在心头,依法落实教师的工资,优先考虑教师按规定应享受的津补贴及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弘扬“爱子弟、重先生”的湖湘文化传统,让所有老师都能感受到从教的快乐与幸福。
加大力度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省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切实担负起组织、推动、保障的责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要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从各地实际出发,研究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教育强省工作领导机制,经常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根本动力,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努力探索一条教育强省的新路。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分级分类、权责明确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尊重教育规律,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机制。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和对外合作。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努力加大教育投入,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提高。要重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步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要进一步畅通社会筹资渠道,引导民间投资教育、捐资办学。努力营造全社会重学兴教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发挥建设教育强省的主力军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发展教育的职责。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发展,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环境,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共建教育强省的强大合力。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