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作者:向晓玲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23期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4日 09时32分26秒 编辑:陈家琦

湘西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在此聚居,留下了众多神秘浪漫的古老风俗。其中,高亢激昂、响彻云霄的辰河高腔至今为人传唱,深受喜爱。

“雁儿你与奴把书信带传……”戏台上,身着华丽戏服的高腔艺人轻舞水袖,唱腔清越,婉转动人,饱含思乡深情。一曲《昭君和番》唱毕,台下听众无不为之动容、流连忘返。

历史悠久 戏剧化石

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弹腔和一少部分昆腔在内,以高腔为主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带,故名“辰河高腔”。据《辰溪县文化志》记载:“有山东高唐州卢公四川为官,明末清初去官回籍,时值战乱,遂客居辰溪……卢公因精音律,谙戏文,乃与诸绅结合地方土调,创曲牌,定唱腔,是为辰河高腔之始。”可见辰河高腔成熟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据《辰河戏志》主编李怀荪老先生介绍,元末明初,中国南方出现了一次大移民,即民间所说的“扯江西,填湖南”。这些移民把他们家乡的弋阳腔带到了辰河。江西弋阳腔与辰河地域的方言和号子、山歌、傩戏等其他民间曲艺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辰河高腔。

江西弋阳腔原本也是从田野乡间中诞生的民间艺术,和湖南本土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融合形成的辰河高腔,一开始就拥有了丰富的剧目、完整的唱腔模式、成熟的表演行当以及广泛的观众群体,可以说辰河高腔发展之初就有了深厚的艺术沉淀和文化底蕴。在经历了围鼓坐堂戏的初始期、矮台班木偶戏的发展期、清雍正年间高台演出的成熟期和兴盛期四个阶段后,咸丰道光年间,高腔老艺人杜风林组建辰河高腔戏班“大红班”到全国各地巡演,使其在湘、黔、川、鄂等地广泛流传,深受百姓喜爱,在《湖南省志》中就有“虽三岁孩童亦知曲唱”的记载。

辰河高腔既包含了展现老百姓劳动场景的“沅水号子”,又融入了具有少数民族风情习俗的湘西傩戏,承载着一方水土一代代人的生活印记,被誉为“东方戏曲活化石”。2006年,辰河高腔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当地人心目中,听上一曲辰河高腔已成为生活幸福美满的象征,逢年过节请辰河高腔戏班子演出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众家之长 民族瑰宝

辰河高腔包含辰河昆腔、低腔和弹腔,是极具湘西地域特色的多声腔地方剧种。其中的昆腔起源于江苏昆山,又被称为昆山腔,大约在明代中期传入辰河地域。昆腔清丽婉转,与辰河低腔在唱腔上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昆腔用笛子伴奏,而低腔用唢呐伴奏。湘西本土特制的唢呐声音高亢,音质柔和,音色优美,近似于女高音,器乐与声乐相互应和,融为一体,特色浓郁。

辰河高腔的舞台语言是在湘西浦市官话的基础上提炼而成。高腔音调高亢、风格粗犷,旋律婉转悠扬,有山歌、号子之风,很有湘西地方特色;低腔较为奔放、热烈、有气势,用唢呐伴奏;昆腔较为典雅文静,用竹笛伴奏;弹腔的舞台语言与高腔不同,沅水中、上游沿岸市镇,多采用常德官话,表现力丰富。

辰河高腔剧目丰富,现存高腔剧目有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47个,散折戏57个,以及有部分定本的条纲戏71个,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目连》有“戏族”“戏娘”之称,一是说明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目连》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以及风俗民情都有一定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二是说明其技艺成熟,自成体系。《目连》包括了辰河高腔所有的原型曲牌和大鼓戏的锣鼓点子;演唱曲牌丰富,演唱形式千姿百态;剧本规范,整本戏和单折戏剧目多系明、清传奇古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曾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辰河高腔在发展中博采各地曲艺之长,融汇贯通,自成一家,逐渐成长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百年高腔 薪火传承

“前几次在辰河大剧院的演出,因为座位限制,很多观众买不到票。因此,这一次演出我们特意选址在白沙涉江楼外,目的就是能让更多的观众一饱眼福。这次公演的剧目《凤仪亭》是传统剧,演出那天人山人海,甚至附近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现场观看。”说到这,辰河高腔传习所所长刘江华难掩激动之情。

如果说人山人海的围观盛况让刘江华激动,那有声有色的传承则更让刘江华感到欣慰。和众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辰河高腔也面临着经费紧张、人才缺乏和受众狭窄等困难。针对辰河高腔濒临失传的危险,泸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接连出台《辰河高腔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辰河高腔传承人保护办法》来振兴这门传统艺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17年11月,由泸溪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和泸溪县职业中学联合开办的非遗传承班正式开班,辰河高腔传承人邓七枝、章民权、郑敏、杨进等进行授课。“我担任这个老师纯粹是出于对辰河高腔的热爱。我们不要求有酬劳,只愿辰河高腔能后继有人”,这是国家级传承人邓七枝的心声,也是所有热爱辰河高腔的老一辈艺人的最大心愿。

目前,传承班已培养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辰河高腔专业少年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泸溪县还在当地思源小学开设了辰河高腔兴趣班,戏剧新苗“娃娃班”由此诞生。从基本功到戏曲基础理论,从古诗词到折子戏学习,新苗“娃娃班”的学员们受到了系统而专业的训练。由于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小学员们的功力与日俱增。在老一辈演员的带领下,小学员们完成了多个辰河高腔表演剧目,并在“中国·泸溪浦市中元节”期间登台亮相,获得了广大游客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试看水面上的鸳鸯鸟,日间并翅而飞,到晚来交颈而眠。”悦耳动听的旋律、优美雅致的唱词、富有特色的唱腔从泸溪县宣传文化中心的练功房里传出。在泸溪,除了开设专门的培训班,泸溪县戏剧家协会、辰河高腔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也为传承辰河高腔付出了巨大努力。《昭君出塞》《目连救母》等传统剧目经过整理、复排,重新搬上舞台。《月是故乡明》《赔情》等新剧目经过精心创作给观众们带去视听盛宴。经过改造升级的辰河高腔场场演出爆满,个个剧目受欢迎,有的剧目演了一场又一场,观众百看不厌,同时辰河高腔还走入江西、四川、贵州等地,收获了无数粉丝。

2018年8月,辰溪高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被邀请进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这是辰溪辰河高腔剧团首次到首都汇演,古老的辰河高腔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天,当粗犷高昂的旋律响起,辰河高腔的魅力便会穿越时空,引发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历经数百年发展的辰溪高腔,必将在薪火相传中迎来新生,在新时代书写新的篇章。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