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吴义强 来源:2024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3日 04时25分13秒 编辑:陈家琦

吴义强副本.png


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保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近年来,湖南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六个理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激发乡村活力,补齐乡村短板,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特色优势,打造绿色产业振兴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湖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打造种业创新和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建造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在农林生物质绿色低碳加工技术、农林业种业创新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传统产业结构变革、行业科技进步及未来农林生物质先进功能材料新兴战略产业提供重大技术支撑。

着眼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瞄准林业、生态及相关领域“卡脖子”技术,突出绿色环保理念,持续加强科技攻关。学校取得了无烟不燃生物质功能性材料制备技术和秸秆等农林剩余物功能人造板低碳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有效促进湖南林产工业升级;突破7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全国首台油茶果采摘机,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性地研发出稻米除镉技术和粮食产后增值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湖南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聚焦种质关键共性技术,运用生物种业前沿交叉技术,在油茶、油桐、梨、板栗、枣的分子育种技术、栽培、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选育出国家和省级审定的良种近30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和“华鑫”亩产茶油达60公斤以上,被誉为“油茶中的超级稻”。学校还将持续在木竹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及林下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林业、生态特色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健全培养体系,筑牢绿色人才振兴新基石。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加快农林专业紧缺人才培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是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湖南努力推动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院士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了以高层次顶尖人才领衔的“创新经济林—优化用材林—布局碳汇林”人才链创新链,培育了南方地区80%以上的经济林新品种;形成了“院士引领+‘两山’理论+乡村振兴”的模式,有力推进武陵山、罗霄山片区乡村全面振兴。同时,紧密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地方优势产业,建设适应国家农林业现代化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湖南发布《关于做好基层林业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起为基层定向培养林业特岗人员,采取本科提前批录取、单独编班教学、免缴学费、毕业有岗有编等措施,有效充实基层林业工作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汇聚了一支稳定的“绿色技术队伍”。鼓励农林高校与相关企业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共同搭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共享平台,通过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有效衔接“院校小课堂”与“乡村振兴大课堂”。探索建立“岗位调研—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逐次递进的实习计划,保障毕业就能投入到岗位中去;增加双师型课程,聘请行业领域技术骨干担任任课教师,核心专业课程实行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联合任教,毕业论文课题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提高课程在关键领域的针对性,着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卓越农林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人才之基。

推进文旅融合,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乡村全面振兴是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是应有之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必须坚持的原则。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湖南是生态大省,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温和湿润、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提升全域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良性互动尤为重要。2023年6月,湖南文旅、发改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从加强乡村文旅智慧化建设、建强乡村文旅人才队伍等15个方面出台系列措施,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早在1993年就创办了我国首个森林旅游本科专业,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森林旅游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聚焦“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计”,将生态旅游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助力打造“健康系”“自助系”“求知系”“非接触系”等一批高质量新业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科技创新赋能文旅融合,着力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标志性乡村文旅融合新产品、新服务,多措并举助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学校发挥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资源优势,在湘西州保靖县举办了首届“和美乡村·幸福庭院”创意设计大赛,吸引了全省65个专家指导的参赛队伍,走遍保靖县5个乡镇20多个村寨,做出面向乡村、适应乡村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把最前沿的创意嵌入保靖“和美乡村”建设,交出了300多份让基层群众满意的竞赛答卷,为乡村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描绘了新蓝图。

突出党建引领,开创乡村组织振兴新局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振兴,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沙洲村考察时强调,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紧紧依靠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领群众同频共振,推进“五大振兴”。

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持续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动态管理、滚动整建,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推进“五化”党支部创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眼乡村振兴需求,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村干部年龄、学历结构明显优化,每村班子均配备大学生,各类致富能手达70%;推行新任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和走村观摩,比学赶超激发干劲,打造“头雁引领群雁飞”的雁阵队形。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制度保障和要素供给,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湖南多秀山丽水,“一江一湖三山四水”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因此更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树立和践行绿色政绩观,做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两手抓”,强化系统思维和大局观念,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