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推动下,我国文旅融合的广度深度持续拓展,数字文旅、沉浸式文旅、红色研学游、工业遗产游、文旅康养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美好生活、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深刻认识和把握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关联性强、耦合度高,具有很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文旅融合可理解为,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经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融合重组等方式,逐步突破原有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而形成新的产业质态的现象或过程。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文旅资源、产品、市场、服务、业态、交流推广等多个层面的融合创新,兼具经济属性和公益属性。
文旅融合是适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也在提高,文旅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出游48.91亿人次、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2024年仅“五一”假期,我国国内出游就达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旺盛。从国际看,文化和旅游发展呈现出高新技术化、规模经济化、需求多元化等趋势及特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旅游组织测算,全球近40%的旅游业是由文化驱动的,文化资源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夜游锦江”“大唐不夜城”等沉浸式文旅、《又见平遥》《遇见大庸》《桃花源记》《寻梦牡丹亭》等沉浸式演艺,生动展现了非遗、演艺、文化遗产等文化元素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这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还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文旅融合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毋庸置疑,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实现文旅产品内容生产的差异化创新、文旅供给高效满足日益增长的文旅消费需求、文旅市场跨界开放且共享共生,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毕竟,在满足美好生活期待、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上,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文旅融合能够更好地契合人们对优秀文化内容的需要和美好旅游体验的需求。
文旅融合是促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离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那些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越来越难以适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旅游新需求。同时,我国文化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文化产业链条内部前后联系有待加强、纵向分工程度有待提高,部分文化事业单位和公共文化场所则受限于体制机制或缺乏市场运营能力,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可以通过双向赋能,用高质量的文化塑造高质量的旅游、用高品质的旅游彰显高品质的文化。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等战略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健全完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旅融合涉及的利益主体较为多元、利益选择也较为多样,在行政管理、区域协调、企业合作、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皆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在金融、技术支撑等方面也可能面临瓶颈。对此,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大文旅”理念,以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制定完善具有较强兼容性、拓展性的文旅融合专项规划,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着力破解可能妨碍融合的难点堵点。
更好统筹政府与市场关系,增强文旅融合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开展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构建完善具有国际视野、符合国际惯例、科学有效的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趋势,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从城市向广大乡村腹地延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作用,支持文旅企业在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文旅产品和服务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培育反映中国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文旅品牌。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资源、产品、服务、业态等融合。发挥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优势,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推进文旅公共服务提质互促,开发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游客服务功能,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市场。加强文旅与教育、健康、养老、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推进红色研学游、文化遗产游、旅游演艺、主题公园、特色节庆展会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因地制宜培育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商业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比如,湖南可推进红色资源和教育有效融合、文化和科技加快融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充分释放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的文旅资源效应。
强化人才、科技等要素支撑,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增效。人才和智力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大力培养使用既懂文化和旅游、熟悉市场规律,又掌握新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将科技引领贯穿到文旅融合进程中,丰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文旅信息采集、出行决策、消费行为、满意度评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文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