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刊青海行②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标高
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标高
——全国党刊青海行②
张勤繁
“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在没有踏上这片遥远而广袤的土地之前,脑海里浮现的是荒凉与苍茫。
“碧水映丹霞,光伏接连天,大数据、绿电网、新能源……马儿跑、牛儿壮、羊儿欢,盛世和谐好家园。”踏上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后,耳畔不时响起的欢快歌声,印证着天蓝、水碧、山青、土净的大美画卷。
这是跨越历史、山高水长的时空对话,更是践行“两山”理念、书写“绿色答卷”的时代标高。
高位推动、全民行动的理念触动
“是的,这一场事关民生福祉、事关永续发展的理念革新,称得上是思想深处的触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干部赵娜如实是说。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6月24日至28日,记者跟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主题采访团行走江源大地,无论是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还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冰沟长期科研基地,或是在公路沿线、城镇社区、高原牧场,随处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内容,随处可见“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的类似标语,随处可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度共识。
公路边“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宣传标语
生态保护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战略性考虑,中国要发展,就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搞上去。在青海行进式采访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使人深刻地认识到,青海这种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浓厚氛围,来源于全省上下、各族同胞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的高度自觉,作为守护“地球第三极”的高度自觉。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在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着重要而突出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关注、念兹在兹,先后3次赴青海考察、2次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多次谈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深入青海考察,强调青海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殷切话语,期许深深。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和“三个坚持”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当好生态卫士,成为青海谋划发展的战略基点、狠抓落实的根本考量。
理念上的革新,必然带来行动上的改变。近年来,青海率先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全面推开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等“七个新高地”建设,高位推动、全面系统落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使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综合治理、全面改善的喜人局面
6月28日傍晚时分,西宁市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赛事——垂直马拉松在高原明珠景区举行,全市500余名健身爱好者参加,以此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站在比赛终点、高原明珠塔的5楼观光层,绿树掩映的西宁城尽收眼底,好一幅“青山含远黛,白云空自流”的“江南景致”。
又一名选手抵达西宁市垂直马拉松比赛终点
绿树掩映的西宁市
那么,西宁这座高原城市是如何打破缺林少绿桎梏的?秘密就藏在与高原明珠塔隔着麒麟湾公园和南川河而望的南山公园凤凰亭。该亭一楼正在展出的内容生动揭示了一座高原森林城市的崛起:以1处生态绿芯、2个生态屏障、3条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以及城乡协同、扎实推进的林业生态工程,植牢了这座高原古城的绿色基调,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生态嬗变,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的实践伟力。
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前,青海是我国唯一有3个国家公园同时在建的省份。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园、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自2016年3月设立以来,已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由上世纪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雪豹监测数量超过1200多只;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整合了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门源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祁连黑河大峡谷省级森林公园、门源百里花海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地,自2017年9月启动试点以来,在生态治理修复、智慧公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青海湖国家公园自2022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已超前完成本底调查、范围分区、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等8个方面55项创建任务,形成了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呈现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湖和谐”的美丽新景象。
“我刚到青海湖工作时,风沙天气多。在湖畔一边走一边捡拾垃圾的心情很沉重。”刚察县仙女湾景区工作人员李长存已在青海湖畔工作了9年,既是青海湖生态环境改善的参与者、贡献者,又是亲历者、见证者。谈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她感慨地说:“现在干净澄澈的湖水、自在飞翔的水鸟背后,是政府、生态保护志愿者和广大群众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每一处的改善都能让人深刻感受到青海湖从最美湖泊向国家公园的转变。”
青海湖特有鱼类裸鲤
这种转变,还有一个显著标志,就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裸鲤(也叫湟鱼)变多了。在仙女湾景区伸向湖面的栈桥下,成群结队、活力四射的湟鱼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摄像,分享这种高原精灵的怡然自得。每年端午至立秋,湟鱼便会沿着青海湖的各条河流洄游产卵,以逆流而上的执着和浪漫,演绎生命的奇迹。从湖边沿沙柳河上溯约19公里处,便是刚察县城观察裸鲤洄游产卵的著名网红打卡点“湟鱼家园”,此时也已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数据显示,青海湖裸鲤已由2002年保护初期的2500多吨恢复到现在的12万多吨,数量增长了48倍。
低碳发展、绿色赋能的强劲态势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中,青海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使命担当,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坚持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子,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证明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
三文鱼刺身切片是很多人喜欢的美食,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三文鱼淡水养殖基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龙羊峡水库,处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600米,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全年水温12摄氏度左右,自然无污染,是高原冷水鱼(虹鳟)生长的理想环境。目前,这里的三文鱼产量占到我国总产量的60%,产品不仅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而且出口到了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高原高品质,青货出青海”,三文鱼已逐步成为与藏羊、牦牛、食用菌等传统优势产品齐名的、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又一支柱产业。
绿水青山,既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此时,正是青海最美的季节之一,行走江源大地,映入眼帘的除了蓝天白云,还有河谷绿洲、高山牧场、土林地貌、高峡平湖、远山积雪等各种景致,公路两旁的青稞正在抽穗、蚕豆正在扬花、油菜开始泛金,还有那飞舞的杨絮迎面而来,恍如飘雪……可以说是步步皆景、处处如画。近年来,青海省立足生态保护优先谋变求变,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生态旅游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依托砂岩峰丛地貌、黄河河谷景观、风蚀地貌等独特资源,近年来声名鹊起,每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营收4300万余元。“以前一年收入也就一两万元,现在开了农家院以后,年收入能达7万元左右。”马阿乙舍在家门口经营着一家名为杏香园农庄的农家院,每年3月份开始,到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的游客陆续增多,马阿乙舍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从贵德县清清黄河景区到共和县龙羊峡,从海晏县原子城到刚察县仙女湾,再到祁连县峨堡古城、门源县油菜花海,许多像马阿乙舍这样的群众在家门口干起了“绿色营生”。
青海水丰、光富、风好、地广,蕴藏着丰富的绿色电能。近年来,青海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追风逐日、向绿而行”上大做文章、狠下功夫,建成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水光风互补发电站,每年全省用电84.5%来自清洁能源,连续保持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建成领先世界的清洁能源电力大通道,“青海绿电”跨越山海,远送河南、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湖北、安徽等14个省(市、区)。
位于共和县塔拉滩的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一角
在青海省清洁能源的发展大盘中,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耀眼的存在。“目前,全州清洁能源已经形成水、风、光、地热、储能‘五子登科’的格局。”据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海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吕刚介绍,该州正在由“追光逐日”逐渐向“追光逐链”发展,立足清洁能源电力电价优势,突出打造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同时,根据已建成3年后的光伏园区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的实际,2023年建成“生态光伏牧场”12座,养殖出栏“光伏羊”1.3万只,实现收入1100万元;建成生态光伏林2100亩,探索出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新路子,实现了“建一片光伏、留一片绿色、造一座牧场、富一方群众”的良性循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成为青海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重要的历史性成就之一,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今日之青海,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势头正旺。青海,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正在不断谱写以绿色为底色的崭新篇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