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培养大量合格的数字化人才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也是能够有效推动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经济需求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高校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尤为重要。
强化数字意识,引领理念革新。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数字意识的提升,将促进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应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培训,逐步培养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正确认知,积极引导教师认识到数字技术不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深刻变革教育理念的力量。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加深教师对数字技术在现实教学中应用价值的认知。建立健全教育数字化激励机制,激励措施可以包括绩效奖励、晋升提拔、研究经费支持和鼓励专业发展等。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鼓励教师主动探索和尝试新的数字工具与方法,将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总结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数字化教育经验和成果。
提升数字技能,驱动教学创新。当前和未来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更需要深入理解并有效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数字技术。高校应当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的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涵盖基础技能和高级应用技能的培训。培训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和理解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应当个性化和差异化,针对不同学科、层次和年龄的教师制定灵活的培训方案,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最佳培训效果。通过提升数字技能,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高质量的备课,并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精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学会运用数字技术设计和实施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如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实时互动教学等,以及学会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虚拟教研室和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新型教学研究形态。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资源自主持续学习,以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
推动数字应用,促进学科合作。数字化技术为跨学科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高校应积极搭建跨学科合作平台,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数字技术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分享教学成果。通过数字化平台,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结合不同学科的优势,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高校还应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至共享平台,让更多教师受益。这不仅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通过跨学科的数字应用和资源共享,推动高校教师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