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讲好“湖南故事” 助力“三个高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湖南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湖南考察调研,为湖南的发展把脉定向、领航引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湖南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4年多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总量在2023年突破5万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大关,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16个千亿级产业、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个高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立足已有基础和条件,再上新台阶、争取新胜利,既需要“苦练内功”,更好地凝聚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又需要“眼睛向外”,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标准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进一步推动湖南与世界的互联互通。而加强与世界的沟通联系,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湖南故事”的深入挖掘,还涉及到对外传播方式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打造语言互通基础工程。“三个高地”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重点是实现与世界的“互联互通”。而语言互通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语言互通最根本的是要培养语言服务人才。我国长期主要聚焦欧美语言教育,对一些非通用语言关注明显不够,同时语言人才的培养往往校企脱节,缺乏协同培育机制,相关语言服务人才与“三个高地”建设供需失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涉及官方语言达50多种,而地区、部落语言更多,而国际合作与交流几乎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因此,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呈复合型、多元化特征。但湖南省相关高校开设的语言类专业大多以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通用语种为主。小语种少,需要时得省外找人省内用。同时,“许多高校还在按照培养传统语言人才的方式培养语言服务人才,会翻译、懂专业、通技术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严重短缺”。另外,由于实践机会缺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限。面对建设“三个高地”的迫切需要,高校务必与时俱进,创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路径。要积极对接产业、行业、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优化语言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采用“语言+中国(湖南)故事+国家概况+专业/行业”课程体系,打造好语言互通基础工程,协同培养既能讲好中国故事又懂相应国家或地区语言,既了解当地文化又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服务人才。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才能为湖南乃至全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理解“湖南故事”广义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外讲好湖南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湖南,对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至关重要。语言服务人才必须在深刻理解湖湘文化的基础上拓展“湖南故事”广义内涵。首先,对外讲好历史文化层面的“湖南故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人才辈出,湖湘文化历史悠久、璀璨夺目、发展迅速。我们既要讲好优秀的传统湖湘文化,也要讲好以文学、广电、演艺湘军为代表的新时代湖湘文化,还要讲好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弘扬“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主动担当,积极服务。其次,对外讲好自然地理层面的“湖南故事”。东南腹地,长江中游,依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湖南东面对接长三角,南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面融入长江经济带,西面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不仅要讲好陆海空交通优势故事,“高速成网、高铁成环、枢纽成型”,还要讲好张家界等旅游胜地故事。最后,对外讲好产业经济层面的“湖南故事”。不仅要讲好湖南的“三个高地”建设、11大标志性工程、“4×4”现代化产业体系、“4+4科创工程”、湖南自贸试验区平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而且要讲好产业发展支持措施,生动展现湖南电力、算力、动力建设一体化布局,交通网、水利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加密提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一体推进的生动实践。
拓宽“湖南故事”传播途径。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体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先进产业的湖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亟须通过创新和多元化的传播途径,讲好“湖南故事”,让世界听见湖南的声音。一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采访、交流、展会、博览会等活动。如“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参访”活动、中国中部博览会、全球湘商大会、“马栏山杯”国际音视频算法大赛、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等均取得成功,获得参会、参展、参赛国家的一致好评。二是聚焦相关主题,打造更多高质量融媒体产品。可以制作多语言宣传资料、短视频等,以更加直观和深度的方式展现湖南魅力。融媒体作品的传播内容既要突出湖南特色,又要符合国际受众的审美和阅读习惯。如湖南日报的《出海记·走进非洲》、湖南广电的《我的青春在丝路》,中南传媒的译作《大国制造》等就是典型代表作。三是搭建传播矩阵,助力湖南走向世界。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传播,让湖南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媒体合作,专题报道介绍湖南;可以在相关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湖南的新闻资讯、文化活动和经济发展动态,并与全球网友进行互动。湖南国际频道、芒果TV国际版 APP、湖南国际传播中心、“中国·十八洞”中英文网站等就是优秀传播矩阵代表。四是加强机构、公司、企业等单位的门户网站本地化能力建设。本地化企业门户网站能有效促进企业融入业务经营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和影响力,通过提供多元化、多语种语言服务在全球化及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大部分企业门户网站只提供了中英文切换服务,且网站建设质量不高,大多仅仅是中文网站的翻译版,文本质量不高,缺乏本土文化适应性。可以学习借鉴三一重工网站的做法,不仅设有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法语等语言服务,而且链接海外本地化网站。总之,要创新多元化传播途径,全面、立体、生动地讲好“湖南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湖南。(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