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新湘评论》2022年第23期
P. 64
橘子洲头 翟 绿、清香馥郁、味浓耐泡、
一
湘
非 湘 明目清心,赋予了保靖黄
有人说第一滴春雨是 金茶无出其右的优越——
从茶尖上洒落的,古人称 西 西 “四高四绝”(高氨基酸、高
茶 为“ 先 春 ”自 有 一 番 茶多酚、高水浸出物、高叶
深意。 绿素,香浓爽醇)。
几场春雪的褥盖,几 沈从文大师对湘西茶
韵
韵
番晓雾的抚摩,几度春雨 的特有印象,都写进了《白
的沾濡,几轮春晖的温润, 河流域的几个码头》:“保
湘西茶瞬间换上春天的盛 靖出好茶叶,和邻近山城
装,从头到脚,从里到外, 那个古丈县的茶叶比较,
闪烁着翡翠般的光泽。一 望连成优美无尘的风景; 的一句心得。陆羽还很形 味道略淡。然而清醇之
时间,扑面而来的茶绿裹 土家的阿达阿娘,苗家的 象地概括了茶的至妙:茶 中,别有一种芳馥之气。”
满了湘西的山山水水、沟 阿雅阿婆,头戴斗笠,腰挎 的树形像瓜芦,叶片像栀 话语简练,却道出了保靖
沟岔岔,让人如置身鲜丽 竹篓,在茶园优美的弧线 子,花瓣像白蔷薇,种子像 黄金茶与古丈毛尖各自的
62
的翠窟,梯土环绕的山峦, 上轻巧优雅地采摘鲜芽, 棕榈,果柄像丁香,茶根像 脾性。
溪流蟠纡的河谷,田塍勾 如伯牙抚琴,古老的采茶 胡桃。相似越多,越是兼 如果说独具特色的
勒的平畴,吊脚楼飞檐的 曲 在 袅 娜 翠 烟 中 婉 转 容了众物所长,越成就了 “三带理论”造就了湘西茶
半坡,无不流淌着盎然醉 悠扬。 自身的独一无二。湘西茶 不可替代的骨血和成色,
美的绿意。沁人心扉的茶 湘西茶在弥漫传奇载 不仅具有《茶经》所说的茶 那么悠久延宕富有内涵的
香塞满了湘西的村村寨 满憧憬的流年中欢乐生 的精妙之处,更有自己卓 茶文化史则锻造了湘西茶
寨、家家户户,茶香飘过, 长。湘西茶似乎更懂得 尔不群的奇妙所在。 的精神和灵魂。有人说湘
惊落了最后一瓣梅花,沉 “天地转,光阴迫”的急切, 二十多年前,吉首大 西茶历史与《华阳国志》记
醉了一枝紫荆,熏染了一 好像没有经过太长的日 学的张永康教授针对湘西 载的巴国以茶向周武王纳
树桃红。 子,就已葳蕤成近百万亩 资源提出一个著名论断: 贡有着微妙关连,这充其
保靖的黄金寨、国茶、 的茶海,声名鹊起,古丈毛 湘西在地球上所处的特殊 量只能给人一种鸡肋式的
排吉,古丈的牛角山、青竹 尖、保靖黄金茶完美入列 地理位置和独特生态环 遐想。上世纪 80 年代初,
山、田麻寨,吉首的隘口、 中欧地理标志产品。 境,构成了湘西三个自然 在古丈白鹤湾战国古墓群
花垣的大猫村……山环水 湘西在漫山遍野的绿 带——“气候上的微生物 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
抱烟岚云岫长满茶树的土 茶中泼墨成一幅生机勃勃 发酵带,土壤中的富含硒 茶壶茶皿,说明当时酉水
寨苗乡绿涛腾涌。 的画卷,绿茶在旖旎神奇 带,植物群落间的亚麻酸 沿河一带已经有了煮茗啜
茶树成了画家的水 的湘西长河中凝结成一尊 带”,恰是这种自然环境孕 饮的习惯,湘西茶历史暂
墨 ,茶 芽 变 成 乐 师 的 音 苍劲阳刚的雕塑。 育的生物多样性与历史文 可上溯至战国时期。就此
符。从山陬水涯汲取天地 化衍生的文化多元化的 而言,我倒觉得我们应该
二
灵气的茶树,一行行,一道 融合铸就了神秘湘西的 有足够的底气。
道,一垄垄,在一湾湾、一 “ 天 育 万 物 皆 有 至 根脉。湘西“三带”生就 陆羽《茶经》叙述茶事
坡坡、一山山中龙行飞舞, 妙。”这是我国茶圣唐代陆 了古丈毛尖无与伦比的特 提到《坤元录》:“辰州溆浦
将古典的梦想与田野的希 羽在探索万物生长时悟出 质——紧细圆直、色泽翠 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