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新湘评论》2018年第11期
P. 29
主题阅读
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划中争取三分之一——一百五十万人 限的。毛泽东说:“人的思想是历史地
了。”从那时起毛泽东就敬仰马克思、 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很好了。” 发生与发展着的,不是一开始就完备
信仰马克思主义。 数字之四:“我们要做出计划,组 的,也永远不能完备。”毛泽东形象地
毛泽东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 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 说:“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
纪念马克思
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 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 看孔夫子。”毛泽东是怎样认识马克思
用,别的工具不合用。资产阶级的唯 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各种唯 一些思想不完善的呢?
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 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我们现在有许多 第一,马克思个别结论、论断是不 致敬马克思
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 做理论工作的干部,但还没有组成理 完善的。1959 年 2 月 14 日毛泽东在
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 论队伍,尤其是还没有强大的理论队 接受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阿图
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 伍。而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 罗·马特·阿历山德里采访时说:“至于 学习马克思
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 事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 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
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 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 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
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 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当时条件的限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
工具不能让少数人独占,不能成 第一组数字,有一百至二百个马 论中结论性的、论断式的、具体政策措
为少数人的私人“宝贝”,要由多数人 克思主义者,就能领导几万万的中华 施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马克思主义
掌握才能发挥作用。毛泽东强调:“马 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是加速 创始人早就提出并坚决加以修正的。
27
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 战胜。第二组数字,只要有五千到一 毛泽东主要是讲明了这些不完善的原
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 万人读了“五本书”,哪怕是大体的了 因,在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道理很
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 解,就很好,就很有益处。第三组数 简单,事物发展不充分、条件不成熟,
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 字,用十五年时间,争取一百五十万人 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不充分、不成熟。
所掌握了。” 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好了。第四组 第二,马克思不可能穷尽真理。
马克思的学说合用,“三个因为”, 数字,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基础 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
至为关键的是要锻造出中国的一支强 理论,建立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没有 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我们看看毛 这支队伍就不能解决工业化、社会主 不能在那时把所有问题都加以解决。
泽东的几组数字。 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和原子能问题。 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
数字之一:“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 几组数字,几种希望。从一二百、 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所以,毛泽
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 五千、一万、一百五十万、几百万,数字 东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圣人。到了
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 早已超过;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到解 社会主义社会,也还没有什么‘先知先
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 决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原子能,毛 觉’。为什么教科书(指苏联《政治经
战斗力量。” 泽东的希望早已实现。我们新的伟大 济学教科书》)过去没有出版,为什么
数字之二:“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 梦想尚未实现,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 出版了以后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还
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 者继续奋斗。 不是因为过去认识不清楚,现在也认
《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 识不完善吗?拿我们自己的经验来
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 看孔夫子 说,开始我们也不懂得搞社会主义,以
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 后在实践中逐步有了认识。认识了一
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 也就不会有尽善尽美的思想理论。马 些,也不能说认识够了。如果认识够
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 克思没有结束真理、也不可能穷尽真 了,那就没有事做了。”
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了,并且有大 理。思想家的寿命是有限的,丰富多 第三,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
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 彩的社会实践是无限的;思想家的思 青。用过去时的东西,看现在时的大
数字之三:“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 想是有限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是无 千世界,总会“苍白无力”;以鲜活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