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新湘评论》2018年6期
P. 63

XinXiangPingLun
                                                                                                                XinXiangPingLun
                                                                                                                      湘江夜话
                   “人见人说话”,是一种自然反应;人见人如何说话, 表舅、四姨妈、五阿哥、六表妹,各如其分。
                 是一种文化。说话是一种仪式,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展                             如果亲戚邻里家有喜事,人们见面必定道贺,道贺
                 开。人们如何说话,如何传情达意,如何让“声音行为” 有一套礼仪习语。如家中添丁进口,亲戚邻里初次见面
                 举止有度、张弛得体,如何体现语言在社会群体交往中                         必定恭喜。如在湖北英山,家中添了一个男孩,贺喜的
                 的文化力量,需要我们对语言这一口头沟通方式进行深                         人必说:“恭喜你家添了一个学生!”主家会满脸笑容地
                 入探究。                                             自谦说:“是个讨米棍。”这既是自谦的礼貌语言,也是以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儒家礼教文明影响深远。 贱名避祸取福的民俗体现。
                 除了四书五经等经典文献,《幼学琼林》《弟子规》等读                            岁时节日是礼俗语言的活跃期,节日期间言语会变
                 本的伦理规训外,还有一整套日常生活中的礼俗语                           得更加文雅与温情。如大年前后,人们相见会有不同的
                 言。礼俗语言是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俗精神                          礼俗套语,如岁末忙年,见面打招呼时说:您发财年办好
                 的重要表达。                                           了吧?回答会说:我们穷忙,发财的年在您家里。
                    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知根知                            仪式性的语言沟通,也是增进社会认同的有效方
                 底,见面必打招呼。在日常社交礼俗中,人们秉持的是                         式。礼俗语言是体现传统文化特性的语言,它依托于特
                 自卑尊人的原则,对于长辈自然是以尊敬的语言表达敬                         定的语境,是仪式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意;对于平辈人,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尊称对方为兄长,
                                                                                                                   61
                 称为“仁兄”“学兄”等。
                     中国传统社会是家族社会,亲属制度严密,亲属关                         说话,是一种仪式
                 系复杂,亲属称谓语言发达。中国传统礼俗重视亲属称
                 谓,对于尊辈最忌直呼其名。在中国,内亲外亲、堂亲表                                                              萧    放
                 亲、辈分长幼,如何称呼一清二楚,如二大爷、三


                                                              夜话
                 姜炳炎                                                     有人来看您的演出吗?”侯宝林不假思索地答出一
                                                                  句:“凡是来的都听得懂,凡是听不懂的都不会来。”第二天,
                       把笑声和欢乐                                     香港的报纸登出夺目的大字标题:侯宝林说两个“凡是”。
                                                                     儿子侯耀文讲述了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一件小事。上世
                             带给人民                                 纪 80 年代,电影演员出身的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一些对
                                                                  中国的政治制度持有偏见的人,便以此为话题,经常调侃中
                                                                  国的演员。一位西方记者故意问侯宝林:“您是相声演员,里
                    侯宝林是全国人民公认的曲艺相声大师,毕生都以“把笑                     根也是个演员,但是他当了总统,您认为您也能有此殊荣
                 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有时候,侯宝林                      吗?”侯宝林平静地说:“里根是二流的演员,而我是一流的。”
                 的话语不仅充满幽默,也显示出理性和哲思,让人久久回味。                      话语掷地有声,大家听后掌声雷动。
                    据相声名家姜昆回忆,1982年,新中国的曲艺团体第一                       侯宝林有一枚闲章刻“一户侯”三个字,曾令不少金石家
                 次来到了香港。侯宝林的到来在香港刮起了“侯旋风”。有                       为之倾倒。若干文化人分析:李白有一首诗“生不愿封万户
                 记者问侯宝林:“我们怎么用英文解释相声?”侯宝林回答说:                     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侯宝林是反其意而用之。起初,侯宝
                “有声的漫画。”那记者穷追不舍:“那怎么解释漫画呢?”“无                     林没做太多的解释。问的人多了,他便真诚地说:“没那么深
                 声的相声。”侯宝林充满哲理的回答,让在座的人钦佩不已。                      沉,它的本意指的是这个院里就住着我一家姓侯的。”
                    一位西方记者问:“侯先生,您说的是普通话,香港主要                        大师的幽默言语和理性思维,任时光变迁,依然耐人
                 讲广东话,您说的相声香港人能听得懂吗?若是听不懂,会                       寻味。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