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新湘评论》2022年第23期
P. 14

主题阅读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基础                    程中,中国人精神的丰富性、独立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3 年,毛
                    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                   性、主动性大大提升。毛泽东同志                   泽东同志亲笔书写“实事求是”,将
                    真理产生于西方,随着十月革命一                   深刻揭示了这一历史嬗变,指出“自                  其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这里
                    声炮响来到中国并广泛传播,找到                   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                   的“实事求是”,与《汉书》和湖南省
                提高站位
                    了生存发展的沃土。这片沃土就是                   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                   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风以及岳麓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                   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                   院坚持的“实事求是”相比,已经不
                把握精髓  中国之所以“行”,在于其作为开放                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                   可同日而语,在马克思主义激活下,
                    的、发展的理论,很好地与中国人的                  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                   拥有了新的生命。
                    历史记忆、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                  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
                学用结合                                                                         三、深刻理解把握“坚持把马
                    值观念相结合,在汲取中华优秀传                   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
                                                                                        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统文化思想精华、精神理念中不断                   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在马克思主
                                                                                        结合”的内涵要义
                    发展创新,彰显出中国风格、中国气                  义科学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派和中国特色。正是得益于中华优                   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中
                    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马克思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人                   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
                    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生                   类文明新形态,开创了中国特色社                   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
                 12
                    命力,成为深深植根中国社会和文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                   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
                    化沃土,蓬勃发展、展现真理力量的                  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
                   “活的马克思主义”。比如,以伟大                   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好与当 “魂”,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基因、根
                    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代文化相适 应 、与 现 代 社 会 相 协            植于中华儿女内心,潜移默化影响
                    精神谱系,感召激励着广大党员接                   调,中华文明更好跨越时空、超越                   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续奋斗、创造伟业。这一珍贵精神                   国界、展现永恒魅力。比如,“实事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
                    财富,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                   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                   然是各自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但
                    育滋养下、在伟大卓绝斗争中形成                   书》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                在对世界本原、辩证方法、社会实
                    的,成为我们党的显著特征。以伟                   事”就是“务得实事”,即以先秦古文                 践、历史发展、理想社会等诸多方面
                    大建党精神为例,共产党人“坚持真                  记载的“实事”为依据;“求是”就是                 的认识,有着契合性、相容性,这些
                    理、坚守理想”,古人讲“朝闻道,夕 “每求真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                                 都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
                    死可矣”;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                 是”是毛泽东同志曾求学过的湖南                   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坚实基
                    使命”,古人讲“天下兴亡,匹夫有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风。“实事求                  础、创造了基本条件。
                    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                  是”也是青年毛泽东曾寄居和学习                        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
                    争”,古人讲“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的岳麓书院坚守的治学精神和办学                   传统文化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相契
                    归”;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                  传统。1941 年 5 月,毛泽东同志在              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
                    民”,古人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以                                 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
                        第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反映 “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
                    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概                   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为
                    时代价值的强力激活。马克思主义                   念,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诠释,赋予                  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上层建筑、
                    在广泛传播中,以一种全面、辩证、 “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实事”就是                                  意识形态的形成演变,都有其客观
                    发展的态度,有效激发了中华优秀                   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                  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
                    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在此过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资源。比如,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