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新湘评论》2018年4期
P. 61
XinXiangPingLun
XinXiangPingLun
看天下
衡阳的精神元素
肖湘东 李 涛
衡阳位于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 《通书》,开宋明理学之先河,《爱莲说》 衡阳,在凤凰山舅父郑向的旧宅旁,建
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是湖湘文化的 千百年来被世人传颂。 起濂溪书院,在此讲学授徒。
重要发祥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 周敦颐幼年丧父,随母来衡阳投靠 周敦颐谢世后,衡阳人把对周子
翅停回”,故又雅称“雁城”。衡阳拥有 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他聪慧仁孝, 的敬仰、缅怀之情扎根于心底,在只有
2000 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积累了深 深得郑公喜爱,郑公视甥如子,按郑家 数万人的衡州郡城(今衡阳市区)先后
59
厚的文化底蕴。“六经责我开生面,七 敦字辈取名入籍,并亲自为甥授课督 修建了五座规模宏大的纪念祭祀周子
尺从天乞活埋”的船山思想,“出淤泥 学,全力加以培植。此间周敦颐一直在 的专祠。此外,还保留了周子读书地、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精神, 衡阳读书成长,直到郑向任两浙转运使 郑氏私学,后名周公馆,又名濂溪别
“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的玉麟风 疏蒜山漕河才随母同迁润州丹徒县。 墅、爱莲亭。纪念设施规模宏大,数量
骨,“做老实人、办扎实事”的元帅德 周敦颐从小天资聪颖,读书勤奋 亦多,遍及城外半个衡阳城。
行,彰显着衡阳最有地域特性的精神 刻苦,又特别喜爱西湖胜景,对白莲情
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
元素,代表着衡阳最独特的精神标 有独钟。于是,郑向在凤凰山庄宅前
识,在衡阳人的血脉中一直流淌,锤炼 西湖池畔“构亭”(即爱莲亭)植莲。当 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菜塘湾,地
成一种性格、一种魂魄,激励一代又一 时的西湖,地处郡城西关望湖门至安 处湘江之西、蒸水左岸,背靠石船山,
代衡阳人奋勇前行,生生不息。 西门之间城外,因西湖塘而得名。“汪 湘西草堂坐落于此。草堂依山而建,
洋千顷,足称伟观。”湖中遍生野莲。 单门独院,白墙黑瓦,院内茂林修竹,
周敦颐:濂溪一脉,湘水余波
每年夏六月始花,一般盛于月中。若 绿阴如盖。300 多年前,蓄着长发、足
蒸水河畔,拓里桥东,沿着蒸水风 三五之夜,恰雨后云霁,白莲受天地雨 蹬木屐、头顶大伞的王船山,在此潜修
光带步行不远,可见濂溪文化园静静 露滋润,竞相怒放,是时,月华如昼,花 17 年,发奋著述,终老于斯,写下《读
伫立。进到园内,门口牌匾上书“濂溪 月交辉,满湖缟素,如皑皑白雪覆地。 通鉴论》《宋论》等320余卷、八百余万
第二故里”六字,两侧则是“吾道南来,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少 字的辉煌巨著,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叹
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 年时期的周敦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 为观止的巨大文化遗产。
波”楹联,迎面摆放展现周敦颐与郑向 创作空间,开启了这位理学鼻祖的心 王船山(1619—1692),名夫之,字
“甥舅情”的雕塑。这便是衡阳为纪念 灵之窗,此后周敦颐每到一地为官,都 而农,号姜斋,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
理学鼻祖周敦颐修建的纪念园。 要在治所左上侧旁凿池种莲,并且莲 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石船山附近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 池均称“爱莲池”,又在池上兴建“爱莲 达 32 年,时人因而称其为船山先生。
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 亭”,“以爱莲名其居之堂”示民警己。 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
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理 周敦颐出仕后多次回衡阳讲学、 大思想家,因在哲学、政治、经济、文
学鼻祖,称“周子”。著有《太极图说》 探旧、访友。30 岁那年,他再次回到 学、史学、法学、军事、天文、地理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