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新湘评论》2018年6期
P. 13

XinXiangPingLun
                                                                                                                XinXiangPingLun
                                                                                                                      重要文献
               售、包干销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                 承人等。                              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库存。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                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
               度,提高补贴效能。健全粮食主产区                  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                  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
               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稻谷、小麦、 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 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
               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                  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                  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
               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                  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                 乡村振兴的政策。
               险体系。                              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十一、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
                                                 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
                   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                                                   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
               村振兴人才支撑
                                                 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                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                  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
               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                  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                  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
               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                 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                  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
               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                 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
               而用之。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                 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                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                     (一)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
                                                                                                                   11
               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                  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 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
               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 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
               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                  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                 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
               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                   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 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推
               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                 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                  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
               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                  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                  相互衔接配合,增加地方自主统筹空
               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                  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                  间,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
               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                  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                  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
               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                  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                 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                  村振兴。切实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
               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                   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                 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
               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                   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 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
               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                   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 体支持力度。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
               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                   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                 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
               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                 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                 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地方
               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                  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                  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
               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                 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                 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稳
               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                 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                   步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改革,
               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 “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                                  鼓励地方政府试点发行项目融资和收
               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                  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                  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
               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                设性力量。                             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
               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                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
               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 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                                   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                 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整完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