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新湘评论》2018年6期
P. 20
XinXiangPingLun
XinXiangPingLun
本期话题
水、林、湖、湿地等生态安全屏障。这 彩的民间艺术,彰显着湖湘大地的思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着力加强乡村道
些年,湖南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 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我们要深入挖掘 德建设,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形成崇德
一些进展,但“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 利用好,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 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家谱村
普遍。我到农村调研走访,下了高速 活态的乡村文化传下去。要引入现代 谱是传承农村文明的历史传统,许多
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新时代
公路往村里面走,经常看到村里房子 科学文明,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 地方在“十年内乱”时期被当作“封资
﹃ 无序建设、垃圾乱丢乱扔、黑臭水体 内涵,在乡村形成相信科学、抵制迷 修”冲乱了,当今盛世来临,应该恢复
三农
横流,心情感到压抑。必须下大气力 信、倡导勤俭的文明新风。现在,农村 和传承。稳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压
﹄
工作的新旗帜总抓手 治理好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建立起共 一些地区不良风气盛行,铺张浪费、炫 舱石”。要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完
建共享机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 耀攀比、请客送礼等人情消费愈演愈 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
设,湘江与洞庭湖区先行试点示范,聚 烈,礼数变成了钱数,礼仪只剩下礼 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
焦聚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 金,礼尚往来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 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要
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全面落实农 负担。乡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 贯彻中央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要
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持续 情债。要旗帜鲜明反对铺张浪费、反 求,对农村黑恶势力重拳出击、集中整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加大农 对大操大办,引导建立由村民代表组 治。当前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地
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抓好 成的红白理事会,通过教育引导和制 下传教,应当高度警惕、坚决制止,决
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 度制约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移风 不允许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
18
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梯次推动乡 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增进农
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积极开展 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建立健 民群众福祉。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
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坚决杜绝工业和 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百姓 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中央提出乡
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实现垃圾减量 安。”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 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
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让农 石。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 业,让做农民成为一件有尊严、有体
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策,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面、能富裕的事。现在一些在外打拼
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塑造乡 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多年、吸收了开放思维、具有创业思想
村文明新面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 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 并有所积累的知识青年,开始思考回
也要铸魂;既要有传统农耕文化的历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带头 乡从事农牧业多种经营,这是一件值
史传承,也要有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崭 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 得鼓励和支持的好事。要注意培育典
新风貌。要发挥湖南农耕文明历史悠 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 型、加强引导,使之发挥示范效应。要
久、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强乡 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贫困村、软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盘活用好集体资
村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 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要选派第 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
家风、淳朴民风。要坚持教育引导、实 一书记,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要加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
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推动 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 民宅基地和农村住房改革,以多种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在润 紧盯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 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
物细无声中感化农民、涵养乡风。要 地征收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 变股东,让各类资产资源增添活力、实
着眼解决湖南农村文化供给相对匮 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要健全自 现增值。在农业产业开发过程中,注
乏、文化形式较为单一等实际问题,加 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 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
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 系,着力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 土地合作、收入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农
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优秀传 开、村规民约等制度,促进村民自我管 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抓好
统文化是乡村之魂、乡村之韵。湖南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着力提升乡 农民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些农村地区独具民族特色的宅院村 村法治水平,强化乡村依法行政、公正 就业。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
落、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丰富多 司法和法治监督,引导基层干部群众 农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