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新湘评论》2018年6期
P. 46

XinXiangPingLun
             XinXiangPingLun
                修身
                                       西迁故事与西迁精神                                                  胡宇齐




                             上世纪50年代,中央决定将创立于上海的交通大学迁至西安。1959年起,同根同源的西安交大与上海
                         交大各自独立。交通大学在册的737名教师中,迁到西安的就有537人。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
                         相连,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三秦大地上浇筑起又一所一流大学。
                             时光荏苒,“西迁精神”历久弥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重要
                         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这明显不是一笔用公式
                         可以算清的账。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谱系中,从来尊崇“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从来讲“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讲“好儿女志在四方”。在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主义体制下,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
                         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其实是一种自主选择。


                       “当时国家一声号召,我们觉得这                赴“三线”地区,内地工业产值的比重显                纪念馆。如今,不乏有人难以理解那
                    就是应该去做的事情,就背上行囊,满                 著上升;为开垦戍边,百万“知青”向人                个年代人的选择,甚至认为国家的安
                44
                    腔热血一头扎进来了,一扎就是一辈                  迹罕至的东北荒原进发,“北大荒”变成                排压抑了个人选择。可是,当我们真
                    子。”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建校 “北大仓”;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                               正走近这批人,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如
                    元勋”作出的重要指示引发热议,一位                 科技精英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上                 此。谈及西迁,83岁的潘季教授仍清
                   “西迁”老教授如是感慨。一封汇报书                  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于石破天惊                楚记得,老一辈交大人满怀憧憬踏歌
                    信,一次重要指示,引出一个光荣的群                 蘑菇云冲天而起……军人、农民、知识                 西去的场景,那种“开拓、创造、创新所
                    体,一段61年前的故事。                      青年、科学家,他们的身份或许不同,但                带来的快乐”。谈及前往农场,“老知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                都投身时代洪流,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                 青”邓维嘉仍然自豪,50 多年前那份
                    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 方,用青春书写了那段中国人筚路蓝                                   《请愿书》写着,“我们志愿到云南边疆
                    1956 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               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做一名普通的农垦战士,为祖国的橡
                    署,师生们义无反顾登上列车,从繁华                     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印证着建设                胶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在那样
                    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                  者的丰功伟绩,亦是一座永恒的精神                  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整个社会充盈
                    不到半年,6000 多名交大人汇聚西
                    安;仅一年多,新校园从麦田中拔地而
                    起。此后,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
                    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
                    培养大学生 23.6 万余名,投身西部建
                    设者达10万人之众。
                        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
                    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
                    要的地方去”,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
                    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力尚弱、百
                    废待兴,面对困难重重的内外部形势,
                    进行布局调整与边疆开发迫在眉睫。
                    为“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